耳針的操作方法, 狹義地說, 即耳毫針的操作方法, 是耳針療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它使用的針具為毫針, 適應證廣泛, 內、外、兒、婦各科之病症, 均可應用。 其操作方法為:
一、進針法:一般用撚入法和插入法。
1.撚入法 醫者左手固定耳郭, 右手拇、食指持針柄, 將
針尖對準耳穴, 手指前後撚動, 邊撚邊按, 使針隨撚轉刺入。
2.插入法 醫者左手固定耳郭, 右手持針柄, 將針尖對準耳穴, 用力一按, 迅速將針插入耳穴中。
二、針剌角度和深度:耳針刺入的角度取決於耳穴的位
置和是否進行透穴。 位於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窩中之耳穴,
橫刺最多用於透穴, 即針透過兒個耳穴和透整個耳穴區域, 如盆腔透子宮穴, 從盆腔穴入針, 針沿皮下, 軟骨上刺至子宮穴。 又如治皮膚病或針刺麻醉時的針刺肺區, 都需用橫剌法。
耳針針刺深度, 在治療般疾病時, 刺入深度為刺入耳軟骨, 而不刺透耳軟骨。 若是治療實熱症,
三、留針和補瀉:由於耳郭很薄, 耳針又很小, 其補瀉手法則不同於體針。
耳針常以留針時間長短和刺激強度來達到補瀉之目的。 如治療實熱疼痛之症, 常用強刺激(深刺加撚轉)長時間留針來達到瀉之目的。 反之, 若治療體弱虛寒之症, 常用弱刺激(淺刺不撚轉)短時間留針來達到補之目的。 耳針之補瀉主要取決於刺激強度, 而留針時間僅起輔助之作用。
耳針的留針時間般不少於半小時, 多為1小時左右, 根據不同的疾病和需要,
四、出針法
1.撚出法用右手持針柄, 邊撚轉邊將針退出。
2.抽出法用手持針柄, 不加撚轉迅速抽出。
出針後, 用75%酒精棉球按揉針孔, 以防感染。 若出針後出血, 用棉球壓迫片刻, 直至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