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血糖如何飲食
三、低血糖怎樣治療
低血糖的症狀及危害
1、低血糖有哪些症狀1.1、容易饑餓感
早期低血糖症狀表現有出汗、心慌、乏力、饑餓等症狀,神志清醒時,可給患者飲用糖水,或進食含糖較多的餅乾或點心。 人體內部血糖過低,容易導致個人會強烈感受到饑餓感。 體內含有過量胰島素,會導致血糖過低,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大腦就會對此作出饑餓感的訊號。 並且還會出現一系列的乏力、出汗、饑餓感、面色蒼白、震顫、噁心嘔吐等併發症。
1.2、臉色蒼白
人體的血糖值低於2.8mmol/L時候,人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像:饑餓心慌、大汗淋漓、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等。 長期的人體低血糖,患者就會出現精神和意識的障礙,會找不到地方,記憶力差,甚至胡言亂語,看起來人跟發神經病一般。 如果血糖更低或持續低血糖的時間更長,就會出現精神和意識障礙,在神經中樞功能明顯異常。 出現頭痛頭暈、不安躁動、語言障礙、定向力和識別力突然喪失或精神失常,會進一步的出現抽搐、偏癱、昏睡、呼吸、血壓被抑制,甚至死亡。
1.3、大腦受損
血糖過低主要的症狀為腦部功能受損(神經性低血糖症)。 血糖過低時,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因此無法發揮某些正常功能,可能導致暈眩、困倦、慌亂、言語不清,以及其他症狀。
2.1、心血管系統功能受損
表現心率加快,脈壓增加,靜息期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2.2、神經系統受損
大腦皮層受抑制,可發生意識朦朧,定向力識別力漸喪失,嗜睡、振顫、精神失常等,當皮層下受抑制,騷動不安,瞳孔散大,強直性驚厥等,甚至癱瘓,血壓下降。
2.3、引發一系列疾病
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癡呆,嚴重者昏迷 ,甚至危及生命。 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一過性低血糖反應引起血糖波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反復發生低血糖會動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3、引發低血糖是什麼原因由於沒有食入足夠的糖,或消化吸收功能差使得血糖降低;肝臟疾病或缺乏糖代謝的酶類時使得糖分儲存、利用不足;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減少,如生長激素、皮質醇、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等; 降低血糖值的激素、物質過多,如胰島素等,機體消耗的糖分過多 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初期,由於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對低血糖的反應,出現心慌、饑餓、無力、手足顫抖、煩躁、皮膚蒼白、出汗、心律增加、血壓輕度升高等,之後如果低血糖還不能及時解除,大腦受到影響出現意識朦朧、嗜睡、多汗、震顫、抽搐、精神失常等。
低血糖如何飲食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約吃6~8餐。 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點心也會有幫助。 除此,要交替食物種類,不要經常吃某種食物,因為過敏症常與低血糖症有關。 食物過敏將惡化病情,使症狀更複雜。
2、均衡飲食
飲食應該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樣的飲食原則),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種子、核果、穀類、瘦肉、魚、酸乳、生乳酪。
3、應加以限制的食物
嚴格限制單糖類攝取量,要儘量少吃精製及加工產品(例如,速食米及馬鈴薯)、白麵粉、汽水、酒、鹽。 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例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飲用)。 也少吃通心粉、麵條、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 豆類及馬鈴薯可以一周吃2次。
4、增加高纖維飲食
高纖飲食有助於穩定血糖濃度。 當血糖下降時,可將纖維與蛋白質食品合用(例如,麥麩餅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醬)。 吃新鮮蘋果取代蘋果醬,蘋果中的纖維能抑制血糖的波動,也町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濃度。 纖維本身也可延緩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時,先服用纖維素,以穩定血糖。 兩餐之間服用螺旋藻片,可進一步地穩定血糖濃度。
低血糖怎樣治療
1、糾正低血糖
在發作期病情較輕者,可給予糖類飲食;病情重者,可採取靜脈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時給予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
2、病因治療
對功能性低血糖症,要避免各種誘發因素,防止精神刺激,且要合理調節飲食,必要時輔以少量安慰劑、鎮靜劑;對因胃大部切除術後引起的低血糖症,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較幹的飲食。
3、對器質性低血糖症應針對不同病因治療
如胰島素所致應予手術切除;因內分泌功能減退而引起的,可給予激素補充治療;因嚴重肝病引起的,應積極治療肝病。
3、對器質性低血糖症應針對不同病因治療
如胰島素所致應予手術切除;因內分泌功能減退而引起的,可給予激素補充治療;因嚴重肝病引起的,應積極治療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