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治病 左病右治的平衡療法

我們都知道中醫博大精深, 很多療法可能我們自己都不能瞭解的, 但其實它的功效就是那麼的強大,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做到左病右治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什麼是左病右治, 中醫的平衡療法。

中醫平衡療法可能一般人並不是很瞭解的, 但是其實它的治病療效非常的好, 那麼具體的平衡療法是什麼樣的呢?

人體對應平衡療法, 源于中醫“左病右治, 右病左治”的治病理論。 如頭痛按手腳, 膝痛按手肘, 坐骨神經痛按肩部。 其操作簡便易行, 無副作用, 很適宜中老年人使用。

應用原則是

上對應下, 左對應右, 軀幹對應四肢。 即左手對應右腳, 左臂對應右腿, 前臂對應小腿, 頭部對應手腳, 頸部對應手腕腳踝, 腰部對應肘窩膕窩。 選取對應部位敏感點。 病變部位一般比較敏感.按壓有酸、脹、麻等異樣感覺, 或可摸到條索、腫塊。 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對敏感點進行按壓治療。

手腕扭傷

手腕局部疼痛腫脹, 先在與之對應的腳踝處找出敏感點, 即左手腕傷, 到右腳踝找敏感點;右手腕傷, 到左腳踝找敏感點。 找到後用力按壓, 每次按壓15分鐘, 每天3次。

腰扭傷

扭傷後腰部疼痛難忍。 行動困難, 與之對應的肘窩、膕窩處會有酸脹疼痛感, 找出敏感點用力按壓15分鐘, 每天5次, 3天即可緩解。

偏頭痛

發作時, 其對應的敏感點在無名指近端指間關節靠小指側和第4腳趾間關節靠小趾側,

對每個敏感點都用力按5分鐘, 每天2次, 2周為1個療程。

肩周炎

是肩關節及其周圍韌帶肌腱的炎症, 肩關節疼痛, 活動受限。 其敏感點在腳背距4與5腳趾交接點往上3釐米處, 每次按15分鐘, 每天2次, 20天為1個療程。

膝關節炎

表現為膝關節紅、腫、熱、痛、關節畸形。 膝部對應肘部, 選肘部橫紋肌處的敏感點用力按壓使有痛感, 每次15分鐘, 每天3次, 20天為1個療程, 即可緩解。

坐骨神經痛

表現為從腰部向一側臀部至足部放射性疼痛, 其對應的敏感點在後肩部, 用手摸有酸痛感, 或有腫塊。 一側病變, 點按對側即可, 每天1次, 每次15分鐘, 中午12點治療效果最佳。 疼痛消失後, 要繼續點按1周, 以鞏固療效。

左病為何能右治?

中醫認為認人體的經絡是氣血運行、聯繫內臟與皮表的通道, 而經絡走向都有一定的路線, 遍佈全身。

中醫治病則是按照經絡的走向, 從整體出發, 靈活的變通。 不一定遵循頭痛醫頭的治病方法, 常常是頭痛醫腳、左病右治、上病下治。

左病右治--腰腿痛

左病右治常常用於緩解四肢痛、腰腿痛, 因為人體呈對稱性, 左病右治能激發身體自愈能力。

四肢與腰腿痛常常由疲勞、機械性傷害、冷刺激等引起, 治療手法一般為按摩、敲打、熱敷或拍打。

上病下治--頭痛

頭痛醫腳屬於上病下肢的典型, 因乏力、疲憊和失眠引起的頭痛可以按摩或針灸腳外側的金門穴, 偏頭痛則可以針刺第四個腳趾甲旁的足竅陰穴。

上病下治--牙痛按摩手

牙痛除了吃止痛藥或忍受之外, 還可以按壓手部的止痛穴--合穀穴。 虎口向後一寸左右的位置為合穀穴, 具有清熱止痛、鎮靜等作用, 主治頭部出現的牙痛、上火和發熱等。

上病下治--泡腳止腹瀉

部分地區有俗語“洗洗腳, 止住屙”, 其意思便是利用中藥泡腳的療法來治療腹瀉、拉肚子。

在西醫中認為慢性腹瀉與腸道功能、細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等有關。 但中醫則認為慢性腹瀉脾虛、腎虛有關。

泡腳可以溫中止痛、祛濕、散寒、補脾腎, 以及促進人體血液迴圈, 起到上病下治的功效, 故而也對慢性腹瀉有效。 民間有利用艾草、胡椒粉泡腳止瀉, 也有利用梧桐葉湯泡腳止瀉等偏方。

上病下取--按摩太沖穴治頭暈

上病下取也是一種與病氣相反的治療方法,

中醫裡有“頭暈取太沖、豐隆”的說法, 即頭暈、眩暈、眼睛熾熱, 可以按摩腳部的太沖穴、小腿外側的豐隆穴。

上病下取--氣喘宜補腎納氣

“久喘用補腎納氣法”, 中醫認為長期氣喘、呼多吸少、呼吸困難等, 是因為腎氣不足導致, 所以用補腎虛的方法, 如常常用黨參、肉桂、山藥等補腎氣。

不管是左病右治、上病下治還是頭痛醫腳, 都遵循了經絡養生的原則, 靈活的變動, 以起到治未病與保健的功效。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左病右治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 左病又治的功效還是蠻強大的, 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試試的哦, 相信會幫助到大家的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