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張伯史慢性肺原性心臟病醫案

姚××, 女, 75歲。 1975年11月5日初診。 素有痰飲, 近加外感, 咳嗽氣急口渴, 自覺內熱, 高年心氣不足, 四肢欠溫, 水濕瀦留於下, 二足浮腫, 脈數促, 苔薄白膩, 正虛邪實, 寒熱夾雜, 擬標本兼治, 益氣而清化痰熱。

處方:淨麻黃4.5克, 光杏仁9克, 生石膏24克(先煎), 炙甘草3克, 黨參9克, 熟附子9克(先煎), 炙蘇子9克, 開金鎖30克, 魚腥草30克, 木防己12克, 澤漆18克。 2劑。 藥後諸恙均減, 前方連服5劑。

1975年11月22日二診, 咳嗽減輕, 氣急漸平, 咯痰亦少, 胸悶不痛, 心悸尚存, 四肢漸溫, 脈細數促不勻, 舌質暗, 太陰痰熱日見清化, 心氣虧損亦得好轉, 再擬養心活血, 佐以化痰。

處方:熟附片10克(先煎),

黨參12克, 炙甘草6克, 當歸15克, 麥冬9克, 炒川連2。 4克, 丹參15克, 紅花6克, 木防己12克, 澤漆15克。

按:本例是外邪引動痰飲宿疾, 肺病及心的重症。 凡痰飲皆津液所化, 而所以成痰飲者責之於肺、心、脾、腎。 患者素有咳痰, 乃肺氣虛而痰飲內停, 病久則必及心, 心氣亦弱, 虛人複加外感, 則實其實, 虛其虛, 遂致咳喘脈促, 飲溢經絡而腫, 本虛而標實也;患者又有口渴, 自覺內熱, 四末欠溫等症, 必求其本而標本兼治之, 方能獲效, 若一味治標, 必傷其正, 非其治也。 故本例在用麻杏石甘等味清化痰熱之時, 又用參、附等品補益心肺之氣, 標本兼顧, 藥效卓著, 僅服7劑症情大減, 繼以溫陽益氣活血之劑而收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