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某, 男, 59歲。 患糖尿病15年, 雙下肢麻木2年餘, 左側第一足趾破潰伴紅腫1周。 患者一直用口服降糖藥, 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均控制不滿意。 2年前自覺雙下肢麻木, 足趾發涼, 痛覺減退, 門診雙下肢彩超示:雙下肢血管斑塊, 肌電圖示:神經傳導病變。 診為糖尿病性周圍血管病變及周圍神經病變。 1周前因鞋不適致左側第一足趾皮膚破潰, 局部紅腫明顯, 餘腳趾發涼不溫, 足背動脈未及。 全身症狀:畏寒發熱, 體溫為38.3℃, 口幹多飲, 胃納不佳, 小便色黃, 大便乾燥, 苔黃膩, 脈象浮數。 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13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16mmol/L, 糖化血紅蛋白10.1%,
應用“三期三部”辨證, 當屬肺部合併消腫期。 方用黃芩清肺飲和四妙勇安東加減。 用藥:川芎10克, 赤芍10克, 生地10克, 連翹6克, 黃芩10克, 金銀花6克, 生甘草6克, 蒲公英20克, 野菊花20克, 薏苡仁20克。 同時降糖方案改為胰島素治療, 並足部加強換藥。
服藥1周後, 體溫正常, 足趾紅腫較前減退, 皮膚變淺, 局部有脫皮。 各項化驗指標恢復正常, 血糖基本正常。 守方再服1周後, 諸症基本告愈, 下肢溫暖, 足趾膚色正常。 改方參苓白術散加減鞏固, 後隨診發現病情未再反復。
按:糖尿病足是由於糖尿病血管、神經病變而引起的下肢異常改變的總稱。 因合併感染稱感染性糖尿病足。 感染性糖尿病足整體的症狀表現與局部的症狀表現或一致或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