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慢性重度乙肝中醫治驗

患者:男1985年7月生, 2015年1月30日初診。

主訴:乏力、身目黃染、尿黃1周。

現病史:發現乙肝攜帶十餘年, 期間未予以診療。 1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乏力, 後逐漸出現尿黃、皮膚黃, 並雙目黃染, 納差, 厭油膩, 無噁心嘔吐的。 後身目黃染逐漸加重, 為進一步診療來我院就診。 見身目重度黃染, 納差, 厭油膩, 乏力, 無發熱, 無噁心嘔吐, 無腹脹腹痛, 小便黃如濃茶色, 大便黏膩, 1次/日。

體格檢查:皮膚、鞏膜重度黃染, 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觸及, 肝區叩擊痛無, Murphy's征陰性, 舌紅, 可見瘀斑, 邊有齒痕, 苔黃膩, 脈弦數。

中醫診斷:1.黃疸-急黃(肝膽濕熱、熱毒熾盛)。

2.膽脹(肝膽濕熱)。

西醫診斷:1.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2.肝膽道感染。 3.慢性膽囊炎。

治法:清利濕熱, 兼疏肝、行氣、活血。

處方:柴胡12克, 枳殼12克, 白芍15克, 半夏15克, 茵陳90克, 梔子15克, 大黃15克, 虎杖60克, 丹參30克, 角刺15克, 蜈蚣2條, 水蛭3克, 郁金60克, 魚腥草60克, 炙甘草12克。

複診:兩周後患者身目黃染仍較明顯, 尿黃如濃茶, 餘無不適, 納寐可, 大便通暢, 1~2次/日, 黃色成形軟便。 查體同前, 舌尖紅, 邊有齒痕, 苔薄白稍膩。 複查血常規、凝血基本正常。 黃疸消退不明顯, 故中藥在前方基礎上改茵陳90克, 加虎杖30克, 以加強利膽退黃, 清熱利濕。

兩周後患者身目黃減輕, 尿黃明顯。 查體:皮膚、鞏膜中度黃染, 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觸及, 肝區叩擊痛無, Murphy's征陰性,

舌淡紅, 可見瘀斑, 邊有齒痕, 苔薄白, 脈弦。 複查血常規、凝血基本正常;患者膽紅素明顯下降, 病情處於恢復期。 中藥守前方。

兩周後患者身目黃染明顯減輕, 尿黃, 尿量可, 大便1~2次/日, 黃色成形軟便。 查體:T:36.8℃, P:72次/分, 皮膚、鞏膜中度黃染, 咽部充血(++), 扁桃體無腫大, 心肺陰, 未聞及明顯幹濕性羅音, 腹平軟, 無壓痛、反跳痛, 肝區無叩擊痛, 移動性濁音陰性。 舌紅, 苔白厚膩, 脈弦。 患者膽紅素持續減退, 提示病情明顯好轉。

心得體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病人須警惕向重型肝炎進展, 多以清下法頓挫病情, 但不可過用清下法。 本例患者雖熱毒之象甚, 但同時存在血瘀脾虛, 肝脾不和之象。 在於以清熱利濕解毒之清下法及疏利肝膽之和法後, 使患者病情得以扭轉。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基本病機為濕熱疫毒為患, 參照葉天士溫病條辨, 按照衛氣營血辨證, 對於病程過程當中出現的兼證, 適當在主方中進行增減變化。 該患者雖存在濕熱疫毒, 但兼有虛證, 用藥不可拘泥於方案中的清下之法, 需顧護患者脾胃之氣, 避免過於苦寒, 傷及脾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