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陰瘡的辨證論治

首先辨別陰陽。 紅腫熱痛, 發熱急驟, 膿稠臭穢, 或伴全身發熱者, 為濕熱證屬陽;腫塊堅硬, 皮色不變, 日久不消, 或潰後膿稀淋漓, 形體虛羸者, 為寒濕屬陰。 其次要辨善惡。 潰瘍症輕, 毒淺, 體健者, 多屬善候;瘡瘍潰腐, 久不收斂, 膿水淋漓, 惡臭難聞者, 多屬熱毒蘊瘀而氣血衰敗之惡候。 治療原則, 應按熱者清之、寒者溫之、濕者化之、堅者削之、虛者補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則處理, 常採用內外合治的方法。

一、濕熱型

主要證候:陰部生瘡, 紅腫熱痛, 甚則潰爛流膿, 粘稠臭穢, 頭暈目眩, 口苦咽幹, 身熱心煩, 大便幹結。 舌紅,

苔黃, 脈滑數。

證候分析:下焦濕熱, 氣血凝滯, 蘊結成毒, 腐肉成膿, 故陰部生瘡, 紅腫熱痛, 潰腐流膿, 粘稠臭穢;濕熱薰蒸, 故頭暈目眩, 口苦咽幹;熱毒內蘊, 則心煩身熱, 大便幹結。 舌紅苔黃, 脈滑數, 為濕熱邪毒之征。

治療法則:瀉肝清熱, 解毒除濕。

方藥舉例:龍膽瀉肝東加土茯苓、蒲公英。

若熱毒壅盛者, 症見發熱不退, 渴喜冷飲, 潰膿臭穢, 治宜清熱解毒, 化瘀除濕, 方用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當歸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甘草節。

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白芷、防風散風祛濕;赤芍、歸尾、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穿山甲、皂角刺活血軟堅散結;陳皮、貝母理氣化痰;天花粉養陰清熱;甘草解毒和中。 若瘡久不愈,

正氣不足, 邪毒內陷者, 宜扶正托毒, 方用補中益氣湯。

著日久傷陰者, 治宜養陰清熱解毒, 方用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方:百合、生地黃)。

二、寒濕型

主要證候:陰瘡堅硬, 皮色不變, 或有疼痛, 潰後膿水淋漓, 神疲倦怠, 食少納呆, 舌淡, 苔白膩, 脈細弱。

證候分析:寒濕凝滯, 痰瘀交阻, 肌膚失養, 故陰瘡堅硬, 皮色不變, 或有疼痛, 潰後膿水淋漓;寒濕凝滯, 脾陽不振, 故神疲倦怠, 食少納呆。 舌淡, 苔白膩, 脈細弱, 為寒濕凝滯之征。

治療法則:溫經化濕, 活血散結。

方藥舉例: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蒼術、茯苓、莪術、皂角刺。

熟地、鹿角膠、薑炭、肉桂、麻黃、甘草、白芥子

方中熟地、鹿角膠補精血而助陽;姜炭、肉桂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消瘡;莪術、皂角刺行氣活血散結;蒼術、茯苓燥濕利水以化濁;甘草解毒而調和諸藥。

若正虛邪盛者, 症見瘡久不斂, 心悸氣短, 治宜托裡消毒, 方用托裡消毒散《女科正宗》)。

人參、白術、黃芪、甘草、茯苓、當歸、白芍、川芎、銀花、白芷、皂角刺、桔梗。

方中參、術、芪、草補氣助陽;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血;銀花、白芷、皂角刺解毒消腫以排膿;黃芪、桔梗外提托毒。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