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痔瘡的艾灸療法

技術一

艾灸穴位:長強、二白(雙)、陶道、脾俞(雙)、血海(雙)、承山(雙)、孔最(雙)、阿是穴。

操作規程:①艾炷隔薑灸, 毎次每穴灸治10~15壯, 艾炷如棗核或黃豆大小。 每日1次, 7次為一個療程。 多選用病灶阿是穴, 以灸至痔瘡沒紅、流水為度。 ②艾條懸起灸, 每次每穴灸治10~20分鐘, 每日灸治1次, 7次為一個療程。 如灸外痔瘡面阿是穴, 以灸至瘡面潮紅, 流水為度。

主治:大便帶血, 滴血或噴射而出, 血色鮮紅, 或伴口幹, 大便秘結, 舌紅, 苦黃, 脈數。

技術二

艾灸穴位:長強、次髎(雙)、陶道、承山(雙)、支溝(雙)、陰陵泉(雙)、阿是穴。

操作規程:①艾炷直接灸, 先取陶道穴, 以麥粒大艾炷灸治20~30壯,

待痛止後, 再施灸次髎、長強穴各10~15壯, 5日1次, 3次為一個療程。 ②燈火灸, 每次每穴爆灸3~5壯, 5日1次, 3次為一個療程。

主治:濕熱下注便血色鮮, 量較多, 痔核脫出嵌頓, 腫脹疼痛, 或糜爛壞死, 口幹不欲飲, 口苦, 小便黃, 苔黃膩, 脈滑數。

技術三

艾灸穴位:長強、會陰、次髎(雙)、承山(雙)、二白(雙)、大腸俞(雙)、氣海、神闕、阿是穴。

操作規程:①艾炷溫和灸:每穴施灸3~5壯, 每日1次。 ②艾炷隔薑灸:姜片上置艾炷3~5壯灸之, 神闕用隔鹽灸, 每日灸1~2次。

主治:肛門墜脹, 痔核脫出, 需用手托還, 大便帶血, 色鮮紅或淡紅, 病程日久, 面色少華, 神疲乏力, 納少便溏, 舌淡, 苔白, 脈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