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中醫對肌肉萎縮的診治

現代醫學的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縮、肌無力、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週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症、癔病性癱瘓和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後遺症等, 均屬於“痿證”的範圍, “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

痿證是指筋骨痿軟, 肌肉瘦削, 皮膚麻木, 手足不用的一類疾患。 臨床上以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者較多見, 故有“痿辟”之稱。

由運動神經元病、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 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肌無力、肌肉萎縮等。

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 調暢肢體氣血, 恢復肢體功能活動是痿證調護的關鍵。 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採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 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 若肢體瘦削枯萎, 運動無力, 不能步履, 臥床階段可採用臥位被動練功, 隨時變換姿勢, 防止“畸型”發生。

繼則採取主動練功訓練, 如坐位, 立位和步行練功。 根據病情, 可選用相應的導引、按摩、氣功以及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鍛煉方法。 生活作業方法更為實用易學。 若上肢活動障礙者, 採用寫字、投擲、接球、彈琴、編織、撥算盤等, 若下肢活動受限者, 採用踏三輪車、縫紉等作業訓練方法。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

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 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 神經肌肉疾肥大。 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 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係。 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