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常識 喝中藥“頓服”是怎麼服

很多人都有喝中藥調理身體的習慣, 但是大家平時都是如何煎中藥的, 如何服用中藥的呢, 煎煮中藥以及服用中藥有什麼講究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相關中藥的一些知識吧, 我們一起來看下文吧。

服用中藥是非常講究的, 你知道嗎, 如果我們服用中藥的方式不對的話, 那麼中藥的藥效也是會受到影響的哦, 會大打折扣的哦。

中醫裡面的“頓服”是指煎好的中藥一次性服完, 一頓喝完, 這就是頓服。 不是所有的中藥都是頓服, 有哪些中藥需要頓服呢?

需要頓服的中藥

驅蟲藥

包括使君子、檳榔、南瓜子和雷丸等中藥及腸蟲清、驅蛔靈等西藥。

而且驅蟲藥一般應在空腹時服用, 這樣能使藥力較易發揮作用, 達到最佳的驅蟲效果。

通便藥

包括新清甯、麻仁潤腸丸、通便靈等。 中醫認為陰虛燥熱內結, 腑氣不通之便秘取“溫頓服之”, 使藥力集中, 以瀉熱潤燥, 軟堅通便。

滋補藥

包括人參、鹿茸、冬蟲夏草在內的多種滋補類藥物大多適合晚上臨睡前頓服。 因為中醫認為, 人的腸胃在晚上處於休息狀態, 此時用藥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 也更容易吸收。 但最新研究認為, 滋補藥應該按照藥物的代謝速度來服用。 服用滋補類藥物時應謹遵醫囑, 切忌自行盲目服用。

頓服可以讓中藥的藥效可以最好的發揮。 驅蟲打蟲中藥、用來通便的中藥、用來滋補的中藥才需要頓服。

需要注意的是, 特殊情況下藥根據主治醫師的醫囑服藥。

泡藥材別超半小時

我們在煎煮中藥之前浸泡一會兒藥材的話, 能夠將裡面的有效成分都溶出來, 這樣藥效會更加的好的, 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 不一樣的中藥浸泡的時間不一樣。

如紅花、魚腥草等花草類藥材, 浸泡15~20分鐘即可。 浙貝母、淮山藥等根莖類藥材, 因富含澱粉, 需稍微久一些。 但一服藥裡通常是含多種中藥, 因此要採取“折中”原則。 即先大致分類, 兼顧大多數藥材的特性即可。 另外, 不同季節藥材浸泡時間也不同, 比如, 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鐘, 冬天不超過60分鐘即可, 而在炎熱的夏季, 藥材浸泡過久容易變質, 一般控制在30分鐘以內。

冷藏中藥要“熱透”

加熱時, 應把藥液放入蒸鍋、電飯煲隔水蒸, 而不是用微波爐加熱。 袋裝中藥從冰箱裡拿出後, 可放在一個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開水浸泡5分鐘, 再換一次水, 使藥液“熱透”。

存藥最多一個月

在潮濕悶熱的環境裡, 藥材容易受潮、生蟲。 小包藥材放置在通風陰涼處即可, 而新鮮植物藥材和動物類藥材要單獨包好放入冰箱冷藏。 總的來說, 夏季保存藥材別超過一個月。

煎煮中藥的基本常識

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浸過藥面, 浸透後再煎煮, 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 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 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

總之以藥材浸透為准。

中藥煎煮之前可別洗

1、水洗可使藥材的水溶性成分丟失:由於不少藥材中含有糖和甙類, 可溶解于水中, 經水洗後, 將丟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 導致藥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類藥材丟失:中藥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類的, 也有的在配藥時需研碎, 如桃仁、龍骨、滑石粉等, 如果用水洗, 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藥材輔料丟失:由於有的藥材在炮製過程中加入蜜、酒、膽汁等輔料, 而這些輔料易於溶于水中, 若用水沖洗, 可導致部分輔料丟失。 如常用藥材中的膽南星、酒制大黃等。

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品質關係非常密切, 歷史記載認為, “銀為上。 磁者次之”,

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 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後會發生沉澱, 降低溶解度, 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 產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 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藥, 以確保重要的療效。

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 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 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 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藥量等因素來決定, 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 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 不要中間數次加水, 更不能把藥煎幹了再加水重煎, 煎幹的藥應棄掉。

煎藥的火候

煎煮中藥有“武火、文火”之分, 急火煎之為“武火”, 慢火煎之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

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後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後,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後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藥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給病人服用,這樣做是不妥當的,甚至會發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

服法有講究

煎好的湯劑一般宜在飯前一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一般一劑分2-3服,一日一劑,如遇特殊情況,可以一日連服兩劑,以增強療效。通常中藥湯劑應該溫服,而針對具體情況也可涼服。

服藥有禁忌

重要歷來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說法,因此決不能盲目使用民間偏方、秘方,切莫自當“郎中”釀“苦酒”。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配方抓藥。以妊娠為例,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兒甚至墮胎的副作用,所以應視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術、水蛭等。孕期應慎用的有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乾薑、肉桂等。

服藥時的“忌口”問題

服藥期間凡屬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黃、何首烏忌蔥、酸、蘿蔔,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蔥等常規外,還應根據具體病情按醫囑執行。

結語: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哪些中藥需要頓服了吧,頓服中藥的好處有哪些,是不是你也知道了呢?除此之外,煎煮中藥和喝中藥的注意事項也是非常多的,上文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希望我們都能夠記住哦。

一般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

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後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後,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後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藥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給病人服用,這樣做是不妥當的,甚至會發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

服法有講究

煎好的湯劑一般宜在飯前一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一般一劑分2-3服,一日一劑,如遇特殊情況,可以一日連服兩劑,以增強療效。通常中藥湯劑應該溫服,而針對具體情況也可涼服。

服藥有禁忌

重要歷來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說法,因此決不能盲目使用民間偏方、秘方,切莫自當“郎中”釀“苦酒”。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配方抓藥。以妊娠為例,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兒甚至墮胎的副作用,所以應視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術、水蛭等。孕期應慎用的有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乾薑、肉桂等。

服藥時的“忌口”問題

服藥期間凡屬生冷、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需要予以避免。此外,除地黃、何首烏忌蔥、酸、蘿蔔,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蔥等常規外,還應根據具體病情按醫囑執行。

結語: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哪些中藥需要頓服了吧,頓服中藥的好處有哪些,是不是你也知道了呢?除此之外,煎煮中藥和喝中藥的注意事項也是非常多的,上文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希望我們都能夠記住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