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藥方劑配伍原則君臣佐使

中醫藥史上有很多的配伍原則, 中藥的配伍大多是遵循著此類的原則並不是隨便亂配的, 我們很多時候不知道這類原則是因為我們不是中醫方面的專業人士。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中醫配伍原則君臣佐使是什麼吧?

方劑術語

《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 佐君之謂臣, 應臣之謂使。 ”“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 君二臣三佐五, 制之中也。 君一臣三佐九, 制之大也。 ”組成方劑的藥物可按其在方劑中所起的作用分為君藥、臣藥、佐藥、使藥, 稱之為君、臣、佐、使。

以治療傷寒表證的麻黃湯為例, 麻黃發汗解表為君藥,

桂枝助麻黃發汗解表為臣藥, 杏仁助麻黃平喘為佐藥,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一方之中, 君藥必不可缺, 而臣、佐、使三藥則可酌情配置或刪除。

君藥

是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其藥力居方中之首, 用量較作為臣、佐藥應用時要大。 在一個方劑中, 君藥是首要的, 是不可缺少的藥物。

臣藥

有兩種意義。

一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二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 它的藥力小於君藥。

佐藥

有三種意義。

一是佐助藥, 即協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 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

二是佐製藥, 即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藥, 即根據病情需要, 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佐藥的藥力小於臣藥, 一般用量較輕。

使藥

有兩種意義。

一是引經藥, 即能引方中諸藥以達病灶的藥物。

二是調和藥, 即具有調和諸藥作用的藥物。 使藥的藥力較小, 用量亦輕。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有了一些瞭解, 其實我們也只能懂個大概, 這些配伍原則在中醫的運用中佔有主要的地位。 專業人士他們配藥的時候一定會遵循這類的原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