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如何有效根治汗臭症

臭汗症是指帶有臭味的汗而言, 有全身性臭汗症與局部性臭汗症兩種, 後者以腋臭和足臭為常見。 全身性臭汗症:往往是一種和種族有關的生理現象, 也可見于衛生習慣不良者, 服食某些食物如蔥、蒜、芥末或某些藥物如麝香等, 在個別人中可產生臭汗。 局限性臭汗症;主要發生在腋下、足、會陰, 表現為多汗且有臭味, 以腋臭最常見。 臭汗氣味輕重不同, 大多與多汗有關, 夏季加重, 以青春發育期臭味最濃, 隨年齡增長而減輕。

發病原因

全身性臭汗症是指小汗腺分泌大量汗液, 並被皮面附生細菌分解釋放產生特異臭氣,

常與多汗症伴發, 例如足底, 趾縫, 臭汗與多汗伴發, 內服某些藥物如砷劑, 纈草, 磷化物, 麝香等均可隨汗液排出體表而發出特殊氣味。

局部性臭汗症臨床上最多見為腋臭和足臭, 腋臭是由於大汗腺分泌功能異常, 青春期大汗腺分泌旺盛, 分泌中包含的有機物被細菌分解產生的不飽和脂肪酸而致的臭味, 因為大汗腺受內分泌影響, 因此在青春期開始發生, 到老年時可以減輕或消失, 臭汗症常有家族遺傳史, 另外, 臭汗症與種族有一定關係, 如黑人大汗腺分泌旺盛, 發病率較高, 少見的臭汗症可在精神或神經系統損害時產生, 如偏執和精神分裂症等, 足臭亦多見於青少年, 是由於小汗腺分泌旺盛,

若塑膠底鞋, 靴, 汗液不易揮發, 足部濕熱易滋生真菌, 細菌, 被分解後產生不飽和的脂肪酸, 發出臭味, 亦可隨年齡增長逐漸減輕或消失。

常規治療

1、若是多汗症引起者, 先治療多汗症, 局部勤洗澡, 並撒布粉劑, 以10%硼酸, 香麵粉, 痱子粉等, 勤換衣襪,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足部臭汗症, 勿穿塑膠類鞋。

2、內服烏洛托品0.3g, 薩羅0.3g, 甘汞0.1g, 3次/d。

3、腋臭輕者可用止汗藥水, 5%福馬林溶液, 5%明礬水, 5%醋酸鉛溶液, 複方鋅銅溶液(達裡波液, 用時需稀釋), 隔天1次薄塗, 嚴重者可行液氮冷凍, 鐳射或手術破壞或切除大汗腺。

中醫治療

一、辨證選方

根據患者的見症, 常可分為濕熱內蒸型, 胃火熾盛型和濕濁下注型, 分別採取清利濕熱、清熱瀉火和利濕化濁之治法。 常選方有:

1、龍膽瀉肝東加減:龍膽草、生地、當歸各9g, 柴胡、澤瀉、木通各6g, 車前子、茵陳、煆龍牡各12g。 水煎服, 日服3次, 每日1劑。 功能:清利濕熱。

2、白虎湯合二妙丸加減:生石膏30g, 知母、黃柏各12g, 甘草、梔子各6g, 大黃3g, 蒼術4.5g, 麥冬20g。 水煎服, 日服3次, 每日1劑。 功能:清熱瀉火, 養陰除濕。

3、正氣東加減:炒知母、黃柏各12g, 炙甘草6g, 生梔子、萆薢各9g, 滑石15g。 水煎服, 日服3次, 每日1劑。 功能:利濕化濁降火。

4、當歸六黃東加減:當歸、生地、熟地各15g, 黃芪30g, 黃連6g, 黃芩、黃柏各12g。 水煎服, 日服3次, 每日1劑。 功能:清熱養陰, 固表止汗。

二、外治療法

1、密陀僧散:雄黃、硫黃、蛇床子各6g, 密陀僧3g, 輕粉1.5g, 研末外撲患部。

2、防風、白芷各15g, 北細辛、川芎各7.5g, 研細末外撲患處。

3、枯礬30g, 蛤蜊殼(煆)15g, 樟腦15g, 共研細末外撲患處。

4、幹葛200g, 明礬25g, 煎水外洗。

5、麻黃根、牡蠣各20g,

龍骨、赤石脂各15g, 研細末, 裝於布袋中, 外撲。

三、專方驗方

1、當歸、龍膽草、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各30g, 大黃、蘆薈各15g, 木香4.5g, 柴胡、川芎各12g。 研細末, 煉蜜為丸, 每服6g, 日服3次。

2、生黃芪15g, 防風、白術、黨參、麻黃根、浮小麥各9g, 水煎服。

3、黃芪、白術、防風、生苡仁、桂枝、白芍、糯稻根、炙甘草各等份。 研末, 每次6g, 開水沖。

4、茵陳240g, 澤瀉30g, 豬苓、茯苓、白術各3g, 桂心2g, 研細末, 每服3g, 日服3次。

5、糯稻根60g, 紅棗10枚, 水煎服。

6、浮小麥30g, 麻黃根9g, 水煎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