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常伴出血症狀, 這也是肝癌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臨床上, 肝癌出血的治療原則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旦發生嘔血, 家屬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採取急救措施, 同時矚患者去枕平臥, 禁熱食及其他蛋白質性食物。 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原則是:支援療法, 輸液, 輸血, 以防止和糾正休克, 使用相應止血藥物。 搶救過程以輸血最為重要, 並用含豐富凝血因數的新鮮血。 搶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止血。 方法包括藥物止血、機械壓迫止血、內窺鏡下血管栓塞止血和手術止血, 分述如下:
①藥物止血: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及胃底靜脈出血,
②機械止血:主要為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 如使用上述藥物仍無止血效果, 而又不能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者應立即採用此法。 如氣囊放置位恰當, 可達到止血效果。 應用時, 胃囊充氣要多, 一般充200-400毫升;食管囊充氣相對要少(80毫升), 因為食管靜脈曲張多源於胃底靜脈, 只要胃底靜脈被壓迫住, 出血就可止。 若出血仍不能有效止住, 應繼續加大對食管囊充氣量。 有人也主張胃管內注入生理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8毫克,
③內窺鏡止血:對內科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使用內窺鏡下硬化劑止血法。 急性出血的止血率達 95%, 對於止血部位的血管進行栓塞止血, 如出血部位不易判定的, 可在內窺鏡下噴撒凝血酶止血。
④手術治療:應用上述方法治療仍大量出血或反復出血者, 應考慮手術治療, 方法有:結紮胃底和食管曲張靜脈;橫切胃底部, 再作胃-胃吻合術;若病人全身情況尚穩定者, 可考慮作門靜脈或脾腎靜脈吻合分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