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藥外治法治療疾病有著獨特的優勢。
藥浴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
選配一定的中草藥,
經過加工製成中藥浴液,
進行全身沐浴或局部浸浴的外治方法。
藥物熏洗治療糖尿病,
尤其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等療效好。
其作用機制為藥物通過皮膚的滲透直達病灶,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及神經傳導,
使上下肢麻木、疼痛、發涼等症狀緩解。
藥浴具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防病治病、美容美膚、強身保健的作用。
藥浴中藥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粘膜進入體內發揮作用,
減少藥物對消化道刺激,
防風湯
方藥:防風90克, 益母草90克, 苦參90克, 白蒺藜150克, 荊芥穗60克, 蔓荊子60克, 枳殼60克。
功效:清熱止癢, 涼血祛風。
應用:本方對慢性瘙癢性皮膚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皮膚乾燥均可使用本方。 將上藥搗碎過篩備用。
玉膚散
方藥:綠豆250克,
滑石6克,
白芷6克,
白附子6克。
功效:潤膚榮肌,
清熱祛風。
應用:適用於糖尿病肌膚瘙癢,
皮膚溢脂,
皮膚粗糙皸裂等。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
每日取10克左右,
加熱水100毫升,
待溫度適宜後洗浴局部,
每10天為1個療程,
可以連續應用。
沐浴方
方藥:穀精草36克,
茵陳36克,
石決明36克,
桑枝36克,
白菊花36克,
木瓜45克,
桑葉45克,
青皮45克。
功效:清熱利濕,
解毒止癢。
應用:防治多種皮膚病。
對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細菌性皮膚病等病症,
有明顯的抑菌解毒作用。
上藥打為粗渣,
用紗布袋將藥渣裝起來,
加水3000毫升,
煮沸10分鐘,
待溫度適宜時沐浴。
淺靜脈炎洗劑
方藥:蘇木30克,
功效: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
應用:本方可以治療血栓性靜脈炎, 對於糖尿病引起的靜脈炎及周圍血管病變也有治療作用。 將上藥研為細末, 加水2500毫升, 煎水去渣, 溫藥液浸泡患處。 每日1~2次, 每次30分鐘。
菊花祛風湯
方藥:桑葉30克,
野菊花15克,
梔子10克,
獨活6克,
天麻6克,
薄荷30克。
功效:散風清熱,
舒經通絡。
應用:此方對糖尿病合併下肢皮膚感染性病變有一定的作用。
使用時,
將上藥加水1000毫升,
先煮沸15分鐘,
去渣取藥液待溫度適宜時洗浴雙下肢,
一般每日1次,
每次洗浴20分鐘。
紫草洗方
方藥:紫草30克,
茜草15克,
白芷15克,
赤芍15克,
蘇木15克、南紅花15克,
厚樸15克,
絲瓜絡15克,
木通15克。
功效:行氣活血,
應用:本方可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皮膚斑塊、色素沉著, 神經病變引起的肢體麻木, 末梢血液迴圈不好引起四肢不溫等症。 將上藥加水3000毫升, 煮沸15~20分鐘, 待溫度適宜時, 洗浴全身或洗浴肢體。
溫經散寒洗劑
方藥:附子30克, 千薑30克, 桂枝30克, 當歸30克, 花椒30克, 赤芍30克, 細辛30克, 麻黃30克, 紅花30克, 毛皮樹根120克。
功效:溫經散寒, 活血止痛。
應用:本方具有散寒化瘀的功效, 是治療脈管炎的有效藥浴方。 糖尿病造成的小血管病變引起的肢端血液迴圈阻滯、脈絡閉塞、局部缺血性脈管炎均可應用本方。 將上藥裝入紗布袋放入鍋中, 加水3000毫升煎湯去渣, 洗浴患處。 每日2次, 每劑藥可以使用2—3天。
特別提醒:藥浴的注意事項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
1、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洗浴。
空腹洗浴,
容易發生低血糖。
飽食後洗浴,
體表血管受熱水刺激而擴張,
胃腸道血量供應減少,
會使消化器官功能降低,
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2、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根據症狀和部位不同,
來決定藥液的多少,
但要特別注意藥液的溫度不能過熱,
以免造成燙傷,
也不可太涼,
防止引起不良刺激。
3、洗浴時注意保暖,
避免受寒、吹風,
洗浴完畢後立即擦乾皮膚。
注意保暖、避風。
4、洗浴過程中,
如果發現有藥物過敏的現象,
應立即停止洗浴。
5、皮膚乾燥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體內水分平衡。洗浴前,最好先喝一杯水,這樣有利於新陳代謝,同時,不會在洗浴時脫水。
應立即停止洗浴。5、皮膚乾燥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體內水分平衡。洗浴前,最好先喝一杯水,這樣有利於新陳代謝,同時,不會在洗浴時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