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證要點
本病病情有輕重之別。 輕者多動多語, 侵擾他人, 煩躁不寧, 不聽命令, 不守紀律;重者惹是生非, 打架鬥毆, 不知危險, 任性冒失, 易發生意外, 不但直接影響學習, 甚至導致少年犯罪, 成為社會問題。
本病辨證, 當審其虛實, 並結合臟腑辨證。 多動多語, 神思渙散, 動作笨拙, 遇事善忘, 思維較慢, 形瘦少眠, 面色少華為虛證之象。 伴易怒, 五心煩熱, 口幹唇紅, 顴紅盜汗為肝腎陰虛, 伴面黃不澤, 身疲乏力, 納呆便溏為心脾兩虛。 多動任性, 易於激動, 口幹喜飲, 胸悶脘痞, 唇紅口臭, 小便黃赤混濁, 舌苔黃膩, 為實證之象,
二、治療原則
治療以調和陰陽為根本治則。 肝腎陰虛者, 治以滋陰潛陽;心脾兩虛者, 治以補益心脾;痰火內擾者, 治以清熱滌痰。 虛實夾雜治以攻補兼施, 急則治其標, 緩則治其本, 或標本兼顧。 治療時要注意安神益智, 常配入遠志、石菖蒲、龜板、龍骨等藥。 除服藥外, 還應注意心理方面的疏導, 醫師、家長、老師密切配合, 耐心教育。
三、分證論治
1、肝腎陰虛
證候:神思渙散, 煩躁多動, 衝動任性, 難以自控, 睡眠不安, 遇事善忘, 五心煩熱, 口幹唇紅, 形體消瘦, 顴紅盜汗, 大便幹結, 舌紅少津, 苔少, 脈弦細數。
分析:肝腎陰虛, 水不涵木, 肝陽上亢, 則神思渙散,
治法:滋養肝腎, 潛陽定志。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 常用藥:熟地、山茱萸、山藥、枸杞子滋腎養肝, 菊花、丹皮、白蒺藜平肝潛陽, 青龍齒、遠志、龜板寧神定志。
暴躁多動, 哭鬧毀物加龍膽草、山梔、青黛乎肝瀉火;不寐健忘加酸棗仁、柏子仁、益智仁安神益智;夜寐盜汗加浮小麥、龍骨、牡蠣斂汗固澀;大便秘結加火麻仁潤腸通便。
2、心脾兩虛
證候:神思渙散, 多動不安, 動作笨拙, 情緒不穩, 頭暈健忘, 思維緩慢, 面色萎黃, 神疲乏力, 多夢少寐, 食欲不振, 大便溏瀉, 舌淡苔白, 脈細弱。
分析:心主神明, 脾主思, 心脾兩虛, 氣血不足, 心腦失養, 故神思渙散, 多動不安, 動作笨拙, 情緒不穩, 頭暈健忘, 思維緩慢;氣血兩虛, 肌膚失養, 則神疲乏力, 面色萎黃;脾失健運則納差便溏。 舌淡苔白, 脈細弱為氣血不足之象。
治法:補益心脾, 養血安神。
方藥: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東加減。 常用藥:炙甘草、黨參、白術、黃芪益氣健脾, 當歸、大棗、龍眼肉、淮小麥補益心血, 茯神、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
思想不集中加益智仁、龍骨養心斂神;夜寐不安加五味子、夜交藤養血安神;記憶力差, 動作笨拙, 舌苔厚膩者, 加半夏、陳皮、九節菖蒲化痰開竅。
3、痰火內擾
證候:神思渙散, 多語哭鬧, 任性多動, 易於激動, 胸悶脘痞, 喉間痰多, 夜寐不安, 目赤口苦, 小便黃赤,
分析:濕熱內蘊, 痰火內擾, 心失所主, 故神思渙散, 多語哭鬧, 任性多動, 易於激動;肝火偏旺, 故夜寐不安, 目赤口苦;痰熱內蘊, 則胸悶脘痞, 喉間痰多, 小便黃赤, 大便秘結。 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痰熱之象。
治法:清熱滌痰, 安神定志。
方藥:黃連溫膽東加減。 常用藥:半夏、陳皮、枳實、茯苓化痰行氣, 膽南星、天竺黃、竹茹清化痰熱, 黃連、丹皮、連翹清熱瀉火, 石菖蒲、郁金、珍珠母安神定志。
食欲不振, 胸悶噁心加萊菔子、谷麥芽、蘇梗行氣消積助運;大便秘結加礞石、玄明粉、生大黃瀉火通便;面色晦暗, 舌有瘀班, 脈澀, 有產傷及外傷史, 加桃仁、紅花、川芎活血散瘀。
其他療法
一、單方驗方
1、益智糖漿煆龍骨、煆牡蠣、珍珠母、鉤藤、黃芪、炙甘草、紅棗、浮小麥、夜交藤、當歸、白芍、五味子、黃柏等。
2、健脾益智糖漿海參、茯苓、石菖蒲、麥芽各9g, 半夏、益智仁、枳殼各6g, 陳皮3g, 牡蠣15g, 製成糖漿90ml。 每服5mL, 1日3次。 20日為1療程, 連服2個療程。
3、智力糖漿龜板30g, 龍骨100g, 遠志60g, 九節菖蒲150g, 雄雞100g, 製成糖漿500ml。 每服10—15ml, 1日3次。
4、益腦寧龍膽草、茯苓、遠志、珍珠母、神曲、甘草等。 研細末, 水泛為丸。 每服10—15g, 1日2次。 一般服2個月為1療程。
二、針灸療法
1、體針主穴:內關、太沖、大椎、曲池。 配穴:注意力不集中配百會、四神聰、大陵;活動過多配安神、安眠、心俞;情緒不穩, 煩躁不寧配神庭、膻中、照海。 用瀉法, 不加灸, 每天或隔天1次, 10次為1療程。 年齡較大者可改用電針。 每次針刺後即用梅花針叩刺背部夾脊、膀胱經、督脈, 叩至皮膚潮紅為度,心俞、腎俞、大椎等穴要重點叩刺。
2、耳針主穴:腎。配穴:皮質下、腦幹、興奮點。隨症加減穴:健忘多夢加心,食欲不振加脾,急躁易怒加肝。淺刺不留針,1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壓穴,操作方法:耳廓局部用75%酒精消毒後,將王不留行籽1粒,粘在0.5-0.6em大小的方形膠布上,再將膠布貼在所需穴位上,用手指按壓膠布每次1-2分鐘,使局部有明顯脹、熱、痛等感覺為止。並囑家長每日按壓不少於3次,左右耳交替,每週換王不留行籽2次。15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2周。
三、推拿療法
1、取小指末節羅紋面、食指末節羅紋面。醫者以拇指分別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小指、食指羅紋面。反復100-500次。通過補腎經、清肝經,由此達到滋腎陰,潛肝陽之功。
2、取拇指末節羅紋面、中指末節羅紋面。醫者以拇指向掌根方向直推拇指末節羅紋面,旋推中指末節羅紋面。對心脾氣虛者有一定療效。
四、飲食療法
1、桑椹子,鮮果10-15g,或乾果5-8g,嚼服。10—15日為1療程,服2—3個療程,每療程之間停服1周。本晶甘平,滋肝腎,充血液,生津止渴,聰耳明日,安魂鎮魄,長精神,久服無弊。用於肝腎陰虛或心脾兩虛證。
2、豬脊髓,淡鹽蒸服適量。久服益腎精,補腦髓。用於肝腎陰虛證。
3、龍眼肉500g(鮮品更佳),白糖50g,將龍眼肉放碗中加白糖,反復蒸晾3次,使色澤變黑,將龍眼肉再拌以少許白糖裝瓶備用。每次4—5顆,1日2次,連服7—8日。用於心脾兩虛證。
叩至皮膚潮紅為度,心俞、腎俞、大椎等穴要重點叩刺。2、耳針主穴:腎。配穴:皮質下、腦幹、興奮點。隨症加減穴:健忘多夢加心,食欲不振加脾,急躁易怒加肝。淺刺不留針,1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壓穴,操作方法:耳廓局部用75%酒精消毒後,將王不留行籽1粒,粘在0.5-0.6em大小的方形膠布上,再將膠布貼在所需穴位上,用手指按壓膠布每次1-2分鐘,使局部有明顯脹、熱、痛等感覺為止。並囑家長每日按壓不少於3次,左右耳交替,每週換王不留行籽2次。15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2周。
三、推拿療法
1、取小指末節羅紋面、食指末節羅紋面。醫者以拇指分別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小指、食指羅紋面。反復100-500次。通過補腎經、清肝經,由此達到滋腎陰,潛肝陽之功。
2、取拇指末節羅紋面、中指末節羅紋面。醫者以拇指向掌根方向直推拇指末節羅紋面,旋推中指末節羅紋面。對心脾氣虛者有一定療效。
四、飲食療法
1、桑椹子,鮮果10-15g,或乾果5-8g,嚼服。10—15日為1療程,服2—3個療程,每療程之間停服1周。本晶甘平,滋肝腎,充血液,生津止渴,聰耳明日,安魂鎮魄,長精神,久服無弊。用於肝腎陰虛或心脾兩虛證。
2、豬脊髓,淡鹽蒸服適量。久服益腎精,補腦髓。用於肝腎陰虛證。
3、龍眼肉500g(鮮品更佳),白糖50g,將龍眼肉放碗中加白糖,反復蒸晾3次,使色澤變黑,將龍眼肉再拌以少許白糖裝瓶備用。每次4—5顆,1日2次,連服7—8日。用於心脾兩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