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指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 大便性狀也有了改變, 糞質稀薄, 甚至如稀水樣, 克夾有粘液或食物殘渣。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但以夏秋季節發病者占絕大多數, 年齡在1歲以內的嬰兒發病尤多。
中醫一般分為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脾胃氣虛型、脾腎陽虛型、肝鬱脾虛型6個類型。 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為實證, 脾胃氣虛型、脾腎陽虛型為虛證, 肝鬱脾虛型為虛實夾雜證。
傷食型 玩腹脹痛, 痛則欲瀉, 瀉後痛減, 糞便稀薄, 夾食物殘渣。 氣味酸臭, 噯氣酸餿, 或欲嘔吐, 不思乳食, 矢氣臭穢,
風寒型 大便清稀, 多泡沫, 色淡黃, 臭氣不甚, 腸鳴腹痛, 渴不多飲, 常伴發熱, 惡寒, 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
濕熱型 瀉勢急迫, 便下稀薄, 或如水樣, 色黃味臭, 或夾黏液, 肛門灼紅, 腹痛陣哭, 食欲缺乏, 噁心嘔吐, 常伴發熱、煩躁、口渴喜飲、小便黃少。 舌質紅, 苔黃膩。
脾胃氣虛型 大便稀薄, 色淡不臭, 每於食後即瀉, 時輕時重, 時發時止, 病程較長,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肌肉消瘦, 舌質淡, 苔薄白。
脾腎陽虛型 久瀉不止, 纏綿不愈, 糞質清稀, 或有半夜腹瀉, 食欲缺乏, 精神萎軟, 面色晄白, 形寒肢冷, 甚則睡覺時露睛, 舌淡苔白。
肝鬱脾虛型 泄瀉色青如苔, 糞稠而黏, 或有泡沫, 易驚, 驚恐則瀉劇, 夜臥不安, 時有啼哭, 面青唇淡, 舌質淡, 苔薄白。
腹瀉治療, 以運脾化濕為基本法則。 實證以祛邪為主, 根據不同的證型分別治以清腸化濕、祛風散寒、消食導滯。 虛證以扶正為主, 分別治以健脾益氣, 溫補脾腎。 本病除內服藥外, 還常使用推拿、外治等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