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研究與臨床的大量觀察證明, 心理因素既可以誘發與加強疼痛, 也可以延緩與抑制疼痛。 因此, 利用心理因素控制疼痛是當今控制疼痛的四大方法之一(其他三種方法為外科手術、藥物鎮痛和生理學方法)。
利用心理因素控制疼痛, 主要有下列幾種方法:
自我暗示法:在疼痛時, 患者自己口念或心裡想:一會兒就會不痛了。 這往往會收到一定效果。 特別在使用鎮痛藥物的同時, 配合自我暗示法, 能夠大大加強鎮痛藥物的鎮痛作用。
轉移注意法:患者的注意力如集中於疼痛上, 將使疼痛加重;把注意力從疼痛上轉移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去,
情緒穩定法:情緒穩定與鎮靜不僅使痛覺的感受遲鈍, 而且使痛反應減少。 在疼痛時, 保持情緒的鎮定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意志控制法:在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心的支持下, 對於嚴重的毀傷形體的疼痛, 有著巨大的抗痛力量, 以至能使其反應緩解。 劉伯承同志眼睛受傷, 在沒有使用麻藥的情況下進行手術, 這是堅強的意志戰勝劇痛的範例。 青年女工王世芬燒傷面積達98%, 她以堅強的革命意志與醫務人員密切配合, 堅持治療, 終於戰勝了疼痛和燒傷, 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跡。
心理學方法鎮痛不僅是當今控制疼痛的四大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