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震顫10餘年, 加重2年。 患者10餘年前, 發現左手偶有震顫, 以後逐漸加重, 2、3年後右手也出現震顫, 活動時暫時停止, 緊張或勞累後加重, 睡眠後消失。 初服安坦、左旋多巴有效, 以後效果欠佳改服中藥, 並行針灸。 療效均不滿意, 震顫越來越重。 2年來震顫變為經常性, 活動中不能減輕或終止, 雙手震顫不能持筷、不能端碗、不能書寫, 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查體:表情淡漠, 反應遲鈍, 說話僵硬, 語聲低弱。 顱神經檢查:眼球向各方活動好, 眼底動脈細, 反光強, A:V=1:2, 唇溝對稱, 伸舌居中, 四肢肌力V級, 雙上肢肌張力增高, 左側是"齒輪樣強直",
治則:益氣養血, 熄風定顫。
病經口:舞蹈震顫控制區(頭)、皮質下(耳)、腦幹(耳)、肝(耳)、神門(耳)、心(耳)、腎(耳)。 操作:每日治療1次。 每次選3個耳穴病經口, 配合舞蹈震顫控制區, 每點治療10~15分鐘, 予單調密波。
結果:治療4次後, 震顫減輕;治療10次後, 震顫消失, 能端碗自己進食, 肌張力恢復正常。 追訪半年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