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葉癲癇比較少見。 約四分之三以上的枕葉癲癇病人神經影像學可發現結構性異常, 包括枕葉皮層結構發育不良、出生時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變異型Sturge-Weber綜合征、枕葉鈣化、高甘氨酸血症等。 兒童特發性良性枕葉癲癇則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枕葉癲癇發作的主觀症狀最常見的是眼前閃光或亮點的感覺, 如出現在一側視野, 提示發作起源於對側枕葉。 也可表現為發作期黑蒙, 常累及雙側視野, 偶可表現為一側性偏盲。 其他枕葉癲癇發作的表現包括頭痛、嘔吐、腹部不適等。 發作擴散到枕葉以外時可有軀體感覺性症狀或複雜的視幻覺或聽幻覺。
客觀症狀有眼瞼撲動、雙眼強直性偏斜或陣攣, 偶有眼陣攣性癲癇持續狀態。 眼偏斜的方向多數為發作起源的對側, 少數為同側。 發作可通過多種路徑擴散到同側或對側顳葉、頂葉或額葉, 產生局部陣攣、不對稱性強直及各種自動症。
【EEG特徵】
發作間期可見一側或雙側枕區棘波、棘慢波發放, 左右可不同步發放。 閉眼或睡眠常引起棘慢波出現或增多。 發作期為一側枕區起源的棘波節律, 可逐漸向對側或前頭部擴散。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以視覺症狀起源的發作及眼部症狀為主的部分發作、EEG枕區棘慢波、影像學證實有枕葉病變, 診斷一般不困難。 枕葉癲癇發作應與小兒偏頭痛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