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外科手術的適應症及術前評估

難治性癲癇是指連續規律地服用二年兩種一線抗癲癇藥物, 仍無法控制的癲癇。 小兒癲癇如果出現神經發育減退或神經發育遲緩, 應儘早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雖然癲癇手術治療有不錯的效果, 但不是每個癲癇病患都適合接受手術。 必須通過術前評估及符合適應症才能接受手術。 癲癇手術的適應症如下:

1.患者必須在適當的藥物使用下仍無法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 而發作足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或是癲癇雖可得到控制, 但患者卻無法忍受藥物的副作用。

2.必須在患者腦部有明確與癲癇相關的病灶。

3.手術切除病灶後, 不會讓病患產生嚴重的神經後遺症。

難治型癲癇患者若符合第一項適應症, 則必須再接受一連串的術前檢查, 以評估是否符合後續的第二、三項適應症。 手術前的檢查評估可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的評估(非侵襲性檢查)包括:

1.病史(癲癇發作型態及用藥與藥物副作用記錄等)及神經學檢查。

2.神經心理檢查。

3.例行性腦波及長期腦電圖影像同步監錄(routine EEG and 24 hours EEG)。

4.核磁共振掃描(MRI)或核磁共振頻譜(MRS)。

5.單光子斷層掃描(SPECT):用來評估腦部血流狀況, 通常病灶處血流會降低。

6.正子放射斷層掃描(PET):藉由葡萄糖代謝降低來顯示病灶位置。

7.功能性磁振造影(f MRI):可定位大腦各功能區, 以提供手術決策重要資訊。

8.腦磁圖(MEG):提供比傳統電波儀更為精確的腦神經活動訊號,

並與結構性MRI檢查結合, 對癲癇病灶偵測尤其精確。

9.頸動脈內巴必妥鈉鹽注射試驗(WADA test):可以找出負責語言的優勢大腦半球, 同時瞭解切除病灶後, 對側腦葉是否足以維持正常的神經功能。

當第一階段檢查未能明確定位致癲癇區域或癲癇病灶鄰近或位元於重要區域無法安全切除時, 則須做進一步侵襲性檢查, 以對病灶作更精確的定位或縮小病灶切除的範圍, 以免造成術後的神經缺損。 在第二階段的檢查主要包括顱內腦電波及功能性皮質繪圖檢查。 而顱內腦電波檢查主要是利用腦深部電極, 硬膜上或硬膜下電極來作更精確的病灶定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