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敗醬草簡介

敗醬草, 清熱解毒、祛瘀排膿之要藥, 治療肺癰、腸癰之功臣。 治療毛囊炎、癤等化膿性皮膚病, 余常用《趙炳南臨床經驗集》中的敗醬草膏。

方用:鮮敗醬草(洗淨)5000克, 用淨水煮, 煎至3小時後過濾, 再煎煮濃縮成膏2500克, 加蜜等量貯存備用。 每服6克, 1日2次。 本方有解毒清熱、除濕消腫的功效, 治療各種化膿性皮膚病均有效驗。

治療白帶或黃帶過多, 餘常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清帶東加土茯苓、金銀花、連翹、敗醬草等藥治之。

治療腸癰內已成膿, 身無熱, 肌膚甲錯, 腹皮急, 如腫脹, 按之濡軟, 脈數者, 余常用《金匱要略》中的薏苡附子敗醬散。

方用:薏苡仁30克, 附子3克, 敗醬15克。 共研粗末, 水煎服, 每日1劑, 2次分服。 《金匱玉函經二注》中說:“血積於內, 然後錯甲於外, 經所言也。 腸癰何故亦然那?癰成於內, 血泣而不流也。 惟不流, 氣亦滯, 遂使腹皮如腫, 按之仍濡。 雖其患在腸胃間, 究非腹有積聚也。 外無熱而見數脈者, 其為癰膿在裡可知矣。 然大腸與肺相表裡, 府病而或上移於髒, 正可虞也。 故以保肺而下走者, 使不上乘。 附子辛散以逐結, 敗醬苦寒以祛毒而排膿。 務令膿化為水, 仍從水道而出, 將血病解而氣亦開, 抑何神乎。 ”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