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藥物配伍之異類相使

異類相使主要是指將兩味以上功用不同的藥物合用以促進療效。 但也涵蓋相殺及相畏、相惡等藥物的配伍, 以使其增效減毒。 臨證還當根據複法治療的需要, 把握藥物的配伍關係, 才能取得預期療效。 茲舉例介紹相關配伍如下:

1.補陰與補陽

要注意把補陰與補陽結合起來, 或以補陽為主, 結合補陰;或以補陰為主, 結合補陽, 適用於陰陽兩虛。

熟地、附子:熟地補腎陰, 附子補腎陽。 二者合用可水中補火, 以治腎虛。

龜板、鹿角:龜板補任脈之陰, 鹿角補督脈之陽, 二者合用陰陽並補, 填補精血(如龜鹿二仙膠)。

2.補氣與補血

血為氣母, 氣能生血,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 生於無形之氣。 ”

黃芪、當歸:黃芪益氣生血, 當歸入血(為引)補血, 二者合用可益氣生血, 治血虛形痿。

當歸、人參:當歸補血, 人參益氣。 二者合用補陰中之陽, 血中之氣, 治氣虛(補血益氣)。

3.補與消

白術、枳殼:白術補脾健脾, 枳殼破氣開痞, 二者合用消補兼施(補破兼施), 治脾虛氣滯, 食積成痞。

熟地、砂仁:熟地補腎陰, 砂仁健脾胃。 二者拌蒸後合用, 治腎虛脾弱, 能減少地黃滋膩礙胃之弊。

肉蓯蓉、沉香:肉蓯蓉補腎潤腸, 沉香理氣調腑, 二者合用治老年虛秘。

4.補與散

黃芪、防風:黃芪補氣固表, 防風祛風散寒, 二者合用治表虛自汗, 易感冒。 防風升散陽氣, 引黃芪達表。

人參、蘇葉:人參補氣, 蘇葉發散風寒,

二者合用扶正祛邪, 治氣虛衛弱、風寒表證。

枸杞子、菊花:枸杞子補肝腎陰, 菊花清散風熱, 二者合用治肝虛、目疾、眩暈。

5.補與瀉

熟地、澤瀉:熟地滋腎陰, 澤瀉瀉腎經濕熱, 二者合用治腎陰虛而有濕熱。

黃芪、防己:黃芪益氣, 防己利水濕。 治風水浮腫, 表虛身重汗出惡風。 對慢性腎炎, 心臟性水腫有效。

6.補與攻

芫花、大棗:芫花逐水, 大棗護胃氣、解毒, 二者合用治懸飲、胸水。

大黃、當歸:大黃瀉下通腑, 當歸潤燥補血, 二者合用潤下通幽, 治陰血虧耗, 燥熱內結。

大黃、人參:大黃通腑, 人參補氣, 二者合用扶正祛邪, 治正氣虛弱、燥熱內結之證。

7.行氣與活血

川楝子、元胡:川楝子理氣, 元胡活血, 二者合用治氣結血瘀、血氣刺痛。

香附、當歸:香附理氣解鬱, 當歸和營活血,

二者合用治氣血鬱結之痛。

8.升與降

桔梗、枳殼:桔梗化痰宣肺, 枳殼下氣利膈, 二者合用治痰氣鬱結、胸膈痹悶、脘部痞滿。

柴胡、前胡:柴胡解熱散邪, 前胡下氣化痰, 二者合用治時邪發熱、咳嗽胸悶、肺氣不利。

川芎、大黃:川芎引藥上行, 大黃清熱瀉火, 二者合用清上部濕熱火毒, 治瘡瘍、目赤、頭眩、頭痛。

9.散與斂

細辛、五味子:細辛散寒解表, 五味子收斂肺氣, 二者合用治寒飲蘊肺、肺虛上氣咳逆。

桂枝、白芍:桂枝發汗解肌, 白芍斂陰和營, 二者合用調和營衛, 治表虛感受風邪、惡風自汗、脈緩。

10.表與裡

麻黃、石膏:麻黃宣肺散寒, 石膏清肺泄熱, 二者合用治表寒裡熱、邪熱鬱肺、風溫喘咳、風水證。

麻黃、黃芩:麻黃辛散、宣通肺氣, 黃芩苦寒、清肺降火,

二者合用於表寒肺熱、痰熱壅肺之咳喘。

柴胡、黃芩:柴胡透達半表之邪, 黃芩清泄半裡之熱, 二者合用, 入少陽肝膽, 和解樞機, 疏散鬱熱。 治寒熱往來, 胸脅苦滿, 心煩欲嘔, 口苦、咽乾等症。

桂枝、石膏:桂枝祛衛表之寒, 石膏清內伏鬱熱, 二者合用治外寒束表, 背微惡寒, 內熱煩躁, 熱痹證, 關節痛、身痛。

淡豆豉、梔子:淡豆豉解表疏風清熱, 梔子清熱除煩, 二者合用解表清裡, 治熱鬱氣分, 發熱, 胸膈煩悶。

麻黃、附子:麻黃發表散寒, 附子溫裡, 二者合用溫經散寒, 治風濕相搏, 身體疼煩。

薄荷、石斛:薄荷解表發汗, 石斛滋陰生津, 二者合用養陰發汗, 用於肺胃津液不足, 外有表證, 不能得汗者。

淡豆豉、生地:淡豆豉發表, 生地滋陰, 二者合用治素體陰虧,

溫邪失表, 不能得汗, 邪從氣分入營, 發熱無汗, 煩躁, 舌質紅。

11.寒與熱(溫與清)

細辛、石膏:細辛升散鬱火, 石膏清陽明胃熱, 二者合用治陽明火熱上攻、頭疼齒痛。

細辛、黃連:細辛升散鬱火, 黃連清心瀉火(如屬腎火改黃柏), 二者合用治心腎火炎、口舌生瘡。

大黃、附子:大黃通腑下積, 附子溫中祛寒, 二者合用治寒積便秘腹痛。

大黃、肉桂:大黃清熱通腑, 肉桂溫裡化濕, 二者合用治痢疾遷延, 濕不化, 熱不清, 腹痛;亦可治血證。

木香、黃連:木香行氣消滯, 黃連清濕熱, 二者合用治濕熱痢。

蒼術、黃柏:蒼術燥濕, 黃柏清熱, 二者合用治濕熱在下焦, 腿膝腫痛, 小便赤澀、短少疼痛。

肉桂、黃柏:肉桂助陽化氣, 黃柏清濕熱, 二者合用治濕熱蘊結膀胱, 小便不利, 咽痛。

黃連、肉桂:黃連清心火,肉桂引火下行,二者合用交通心腎,治失眠。

蒼術、石膏:蒼術燥濕,石膏清熱,二者合用治濕溫發熱,肢體酸重疼煩。

白芷、黃芩:白芷祛風引黃芩上行以清頭目,黃芩清肺熱制白芷辛溫香燥之性,二者合用治風熱之頭額眉棱骨疼。如陽明有熱,用石膏代黃芩。

12.開與泄

即辛開苦泄法,治胃氣不降出現痞滿、疼痛、嘔吐等症。

黃芩、厚樸:黃芩清胃腸熱,厚樸燥脾胃濕。化脾胃濕熱,治濕溫之濕遏熱伏,身熱不退。

黃連、蘇葉:黃連清中泄熱,蘇葉理氣和胃,二者合用宣通上焦,治肺胃不和,氣滯熱鬱,胃氣不降等症。

黃連、厚樸:黃連清熱,厚樸燥濕,二者合用治濕熱郁於中焦腸胃之脘痞、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臨床多用於時病濕溫。

黃連、乾薑:黃連清熱,乾薑溫中散寒,二者合用開中焦胃家之痞,令熱從中散,治寒熱互結,脘部痞脹或痛,嘔惡。

黃連、附子:黃連清胃泄熱,附子溫中止痛,二者寒因熱用,治胃痛脘痞。

黃連、半夏:黃連清熱,半夏化痰,辛苦合用,化痰熱,開痞結,可治嘔吐。

黃連、吳茱萸:黃連苦泄清中,吳茱萸辛通理氣,二者合用瀉肝經之痞結,令熱從下達,解肝鬱,治肝胃不和,氣鬱化火,脘痞痛,脅痛,噁心吐酸嘈雜。

總之,中藥配伍不僅是單純有效量的積累,同時還可產生質的變化(如烏梅甘草同用,有酸甘化陰,斂肝和胃的作用),改變影響其作用,促進療效,更好地發揮其在某一方面的專長而減少其副作用與毒性(如半夏配生薑),或牽制其偏勝,此即古人所謂“使藥各全其性、各失其性”的意思。也就是說,藥的功效不止一個方面,不同的配伍,可以發揮不同的特長,並避免其偏弊,有時甚至藥量的比例不同,在作用上也都可發生變化。為此,必須根據疾病的特點,矛盾的本質和主次關係,決定藥物的配伍,正確掌握和利用藥與藥之間的不同特性及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把中藥配伍列為辨證論治的重要一環,用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理解總結藥物的配伍規律。

咽痛。

黃連、肉桂:黃連清心火,肉桂引火下行,二者合用交通心腎,治失眠。

蒼術、石膏:蒼術燥濕,石膏清熱,二者合用治濕溫發熱,肢體酸重疼煩。

白芷、黃芩:白芷祛風引黃芩上行以清頭目,黃芩清肺熱制白芷辛溫香燥之性,二者合用治風熱之頭額眉棱骨疼。如陽明有熱,用石膏代黃芩。

12.開與泄

即辛開苦泄法,治胃氣不降出現痞滿、疼痛、嘔吐等症。

黃芩、厚樸:黃芩清胃腸熱,厚樸燥脾胃濕。化脾胃濕熱,治濕溫之濕遏熱伏,身熱不退。

黃連、蘇葉:黃連清中泄熱,蘇葉理氣和胃,二者合用宣通上焦,治肺胃不和,氣滯熱鬱,胃氣不降等症。

黃連、厚樸:黃連清熱,厚樸燥濕,二者合用治濕熱郁於中焦腸胃之脘痞、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臨床多用於時病濕溫。

黃連、乾薑:黃連清熱,乾薑溫中散寒,二者合用開中焦胃家之痞,令熱從中散,治寒熱互結,脘部痞脹或痛,嘔惡。

黃連、附子:黃連清胃泄熱,附子溫中止痛,二者寒因熱用,治胃痛脘痞。

黃連、半夏:黃連清熱,半夏化痰,辛苦合用,化痰熱,開痞結,可治嘔吐。

黃連、吳茱萸:黃連苦泄清中,吳茱萸辛通理氣,二者合用瀉肝經之痞結,令熱從下達,解肝鬱,治肝胃不和,氣鬱化火,脘痞痛,脅痛,噁心吐酸嘈雜。

總之,中藥配伍不僅是單純有效量的積累,同時還可產生質的變化(如烏梅甘草同用,有酸甘化陰,斂肝和胃的作用),改變影響其作用,促進療效,更好地發揮其在某一方面的專長而減少其副作用與毒性(如半夏配生薑),或牽制其偏勝,此即古人所謂“使藥各全其性、各失其性”的意思。也就是說,藥的功效不止一個方面,不同的配伍,可以發揮不同的特長,並避免其偏弊,有時甚至藥量的比例不同,在作用上也都可發生變化。為此,必須根據疾病的特點,矛盾的本質和主次關係,決定藥物的配伍,正確掌握和利用藥與藥之間的不同特性及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把中藥配伍列為辨證論治的重要一環,用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理解總結藥物的配伍規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