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沙苑子的炮製方法

沙苑子又名沙苑蒺蔾、潼蒺藜。 載《臨證指南醫案》。 系豆科植物扁莖黃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乾燥成熟種子。 秋未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採割植株, 曬乾, 打下種子, 除去雜質, 曬乾。

炮製方法】1.沙苑子《醫學入門》:“去殼取子。 ”現行, 取原藥材, 去淨雜質, 洗淨, 乾燥。

2.鹽沙苑子《類證治裁》:“淡鹽水炒。 ”現行, 取淨沙苑子, 加鹽水拌勻, 悶潤, 待鹽水被吸盡, 文火炒幹, 取出晾涼。 沙苑子每100 kg, 用食鹽2 kg。

【飲片性狀】沙苑子為腎形而略扁。 表面綠褐色或灰褐色, 光滑, 臍部微向內凹陷, 質堅硬, 味淡, 嚼之有豆腥氣。 鹽沙苑子表面褐黃色, 有光澤, 微有成味。

【炮製作用】沙苑子性味甘,

溫。 歸肝、腎經。 具補腎固精縮尿, 益肝明目之功。 生品益肝明目力強, 多用於肝虛目昏。 如治療翳障的補腎明目散(《中藥臨床應用》)。 鹽沙苑子平補陰陽, 增強補腎固精縮尿的作用。 多用於腎虛腰痛, 尿頻, 帶下。 如補腎益氣的三腎丸(《中藥成藥製劑手冊》)。

【炮製研究】元代《瑞竹堂經驗方》有炒。 明代《滇南本草》有微焙;《證治準繩》用馬乳浸兩宿, 隔湯蒸一炷香久, 取起焙乾;《炮炙大法》灑漿拌煎、熬膏;《本草乘雅半偈》酥炙發香, 研傲末用。 清代《類證洽裁》淡鹽水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