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再生障礙性貧血診斷標準診斷為再障之後, 再生障礙性貧血還可進一步分為急性再障或慢性再障, 如何劃分呢?急、慢性再障有著各自的診斷標準。
急性再障(亦稱重型再障I型)診斷標準如下:
臨床表現 發病急, 貧血進行性加劇, 常伴嚴重感染, 內臟出血。
血象 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 須具備以下3項中2項:
①網織紅細胞小於1%, 絕對值小於15x109/L。
②中性粒細胞小於0.5 x109/L 。
③血小板小於20×109/L。
骨髓象
①多部位(包括胸骨骨髓)增生減低, 三系造血細胞明顯減少, 非造血細胞相對增多。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相對增多。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標準:
包括非重型再障和重型再障Ⅱ型。
臨床表現 發病較急性再障緩慢, , 貧血、感染、出血相對較輕。
血象 血紅蛋白下降較慢, 網織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減低, 但達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骨髓象
①三系或兩系減少, 至少一個部位增生不良, 如增生活躍, 則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增加。
病程中如病情惡化, 臨床、血象及骨髓象與急性再障相同, 則稱重型再障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