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有哪些

再障發病與五臟均有密切關係, 但以“心”為核心, 從根本上講其機制不離“心火”的變化。 由於心為火髒, 是陽中之太陽, 故心火既易亢而為邪火, 又易虧而為不足, 盈虧難以自調則功能紊亂。 當然, 肝主藏血, 能調節迴圈血量;脾主運化, 為後天之本, 上奉造血的水穀精微, 並且脾主統血, 與心脈協同共同完成血液正常運行;腎為先天之本, 主藏精, 精能化生血液;肺朝百脈, 主宗氣, 布血於周身。 其他諸如六腑、奇恒之腑在一定程度上也與血的生成及其功能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 但總以肝脾腎關係較為密切。

就血的生成及品質而言, 心是關鍵, 《血證論》載:“心之能事, 又主生血, 而心竅中數點血液則又血中之最精微者, 乃生血之源泉, 亦出神之淵海。 ”就其數量而言, 與脾關係至為密切, 因為脾主運化, 製造造血所需精微。

“伏火”與心之少火同氣相求, 基於心“主生血”的少火乏力, 伏火乘虛而入, 伏于少陰心脈, 就形成中醫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總病機。

再障從根本上講以本虛為主, 但多因實致虛。 再障的形成多因虛招致伏火內蘊, 煎陰耗血, 逐漸發展而成, 究其原因有伏火損傷少火, 真血無以生;伏火損傷脾陽, 營血失源, 化生血液不足等。 一旦血供不足, 首先會加劇伏火, 導致火邪熾盛, 迫血妄行, 導致出血;其次伏火流竄, 傳至厥陰, 會因起發熱;再次煎陰耗血,

形成伏痰、伏瘀, 痰瘀阻絡, 證見心肺諸臟腑及肢體經絡病變;更有甚者, 風自內生, 風火相煽, 形成中風、震顫諸證。 病久伏火食氣, 陽氣虛衰, 陰竭津枯, 陰陽兩虛, 甚至陰陽離決的危重證, 預後不良。

處方經驗

再生障礙性貧血證在少陰心經, 主症以輕度貧血為主, 兼症或伴乏力, 或寐亂夢多, 偶有心悸失眠, 肌膚乾燥。 舌淡苔薄白, 脈細。 治法上以清心養血, 透熱育陰為主。 常用自擬的清心伏火東加減, 藥物組成有:人參, 阿膠, 麥冬, 生地, 連翹, 桂枝, 關木通, 甘草。 若寐亂夢多, 心悸失眠, 虛煩神疲等症狀較重, 可配以天王補心丹加減;若體倦食少, 虛熱心悸, 盜汗等症候較重, 可選擇歸脾東加減治療。 若舌苔膩者, 少火不能溫煦, 脾土蘊濕,

加薏苡仁、香砂仁、茯苓;黃膩者, 壯火食氣, 脾熱濕阻, 易出血, 生血難, 去阿膠, 加黃芪、白術、白芍、苦參、黃連、殼砂仁;出血者, 加仙鶴草。 脈躁者,傳厥陰之象, 用鱉甲、白芍、元參堅陰防變, 入厥陰, 治宜從厥陰法。

再障證在少陰腎經, 主症多見輕、中度貧血, 兼症以咽幹耳鳴, 五心煩熱, 盜汗, 腰膝酸軟多見。 舌淡暗膩, 脈細, 或澀。 治法以溫腎透熱為基本原則。 方藥以自擬的三味真火湯為基礎方, 由鹿角膠, 仙靈脾, 菟絲子, 地骨皮。 方中生鹿角膠、仙靈脾、菟絲子溫腎生血, 地骨皮透腎經伏熱, 養陰涼血, 反佐溫腎之品, 生血不助熱。 若年老或久病, 氣衰神疲, 畏寒肢冷明顯, 可選擇右歸丸加減;若陽損及陰或伏火傷陰明顯者, 可選擇知柏地黃丸合龜鹿二仙膠加減治療;陰虛火旺者,

可選擇大補陰丸加減治療。 舌苔膩者, 陽虛不化, 加茯苓、澤瀉、香砂仁、白蔻仁;小便不通者, 加附子、白芍、懷牛膝、王不留行;大便不通者, 加肉蓯蓉、鎖陽、火麻仁;黃膩者, 伏火上逆也, 去鹿角膠, 加旋覆花、代赭石、佩蘭、王不留行、白蔻仁。 左脈尺虛者,陽損及陰, 用沙苑子、金櫻子、覆盆子、山茱萸等扶陽益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