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雷火灸呢?艾灸如果詳細區分, 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種類, 雷火灸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對雷火灸還不夠熟悉就來一起往下看看關於雷火灸功能的介紹, 幫你更好的瞭解雷火灸吧。
什麼是雷火灸
雷火灸以經絡學說為原理, 現代醫學為依據, 採用純中藥配方。 在古代雷火神灸實按灸的基礎上, 改變其用法與配方創新發展而成的治療法。 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 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 其熱效應激發經氣, 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 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 起到疏經活絡、 活血利竅、改善周圍組織血液迴圈的作用。
那麼, 雷火灸的功效又有哪些呢?
雷火灸的9大作用
雀啄法:雷火灸火頭對準應對灸處, 採用像雞啄米、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動的方法。 多用於泄邪氣時, 在患部和腧穴上使用。
小迴旋法:火頭對準應灸的部位或穴位, 作固定的小回旋轉, 此種方法可採用順時針方向旋轉, 多用於瀉法;若採用反時針方法, 多用於補法。
螺旋形灸法:火頭對準應灸部位中心點, 逐漸由小而大, 可旋至碗口大, 反復使用由小而大的操作方法, 按順時針螺旋形方法旋轉, 多用於瀉法;若按反時針方向進行螺旋形反復旋轉,
橫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 灸時移動方向, 左右擺動, 距離皮膚1-2cm, 多用於瀉法;距離皮膚3-5cm, 多用於補法
縱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 灸時上下移動火頭, 距離皮膚1-2cm, 多用於瀉法;距離皮膚3-5cm, 多用於補法。
斜向灸法:超越病灶部位, 灸條火頭斜形移動, 距離皮膚1-2cm, 多用於瀉法;距離皮膚3-5cm, 多用於補法。 在治療鼻炎多種疾病時常用。 例如:印堂穴移至鼻翼的兩側迎香穴, 必須採用斜向灸法。
拉辣式灸法:醫者用左手三指平壓軀幹軟組織, 向中心線外側移動, 雷火灸距離皮膚2cm, 保持紅火, 隨著醫者的手在患者皮膚上熏烤。 在軀幹部醫者平壓肢體軟組織向遠端移動, 也必須雷火灸距離皮膚2cm, 保持紅火, 隨著醫者的手在患者皮膚上熏烤。 每個方位每次拉動距離不少於10cm,
瀉法:以上的補法超過了半小時, 藥量增大, 滲透加深, 就會起到瀉法的作用, 尤其是超過1小時的溫灸法就會變成瀉法。
擺陣法:用溫灸鬥:一孔式、兩孔式等, 根據病情可以擺橫陣、豎陣、斜陣、平行陣、丁字陣等。
以上就是關於雷火灸的介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