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殊中藥煎煮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中藥在煎煮的過程中是極為有講究的, 如果方法錯誤也許就會影響到中藥的功效。 其實是我們不常服用的特殊中藥, 更加有很多地方需要講究。 下面不如就來一起看看特殊中藥煎煮的原則和注意事項是怎樣的吧。

特殊中藥煎煮的原則

先煎:介殼類、礦物類藥物, 因質地堅硬, 有效成分不宜煎出, 應先打碎先煎, 煎10~30分鐘後再下其他藥, 如龍骨、牡蠣等。 此外, 附子、烏狼毒等毒性藥, 宜慢火先煎久煎, 可減低毒性。

後下:對含揮發性成分或氣味芳香的藥材, 久煎易破壞其有效成分, 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煮好時放入,

煎4~5分鐘即可, 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 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適合那些含黏性、小粒種子類、粉末和有細小絨毛的藥物, 為防止煎後藥液渾濁及減少對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 要用薄布將藥包好, 再放入鍋內與其他藥同時煎煮, 如旋複花、車前子等。

另煎:對貴重藥材, 為減少損耗, 應單另久煎, 取汁後, 再與其他藥材的煎出液合併服用, 如人參、鹿茸等。

烊化: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用時, 應單獨加溫熔化, 再加入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 使之溶解, 如阿膠等。

沖服:藥物研粉與其他藥同煎則粘鍋煮焦, 且粘附其他藥, 影響藥效, 應放入已煎好的藥汁中攪勻後一起服用, 如琥珀末等。

煎湯代水:某些藥物, 應在煎好後去掉藥渣,

再用液體煎其餘藥物, 發揮輔助作用。 例如玉米須, 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還有灶心土, 由於吸收了柴草的藥效, 可以使藥性變得溫和, 具有溫中止血的作用。

那麼, 煎煮中藥還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

中藥煎煮的注意事項

中藥不能洗。 有的患者覺得買來的中藥有點髒, 喜歡回家先洗一下再煮。 中藥飲片的來源廣泛, 最主要的就是植物藥, 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幾類。 此外還有礦物質藥、貝殼類藥和動物藥。 這些藥材在加工過程中經過了炮製工序, 因此只要藥劑師根據處方調配好了, 患者回家直接煎煮就可以了, 完全不需要沖洗。 另外, 有的患者打開包後覺得有些可能是髒東西, 就挑出來, 這樣可能也把有效成分給剔除了。

反復煎要加熱水。 煎第一次前, 通常要用涼水浸泡, 然後直接煎就可以了。 但建議第二煎的時候最好用溫水或者熱水。

最好用砂鍋。 按照傳統, 我們一般推薦用砂鍋來煎藥。 不建議用鐵鍋、鋁鍋, 因為其中含有一些金屬元素, 對藥效會有影響。

火候要掌握。 一般煎藥都是用大火燒開後調成小火, 然後再用文火熬。 但解表藥(有風寒解表藥和風熱解表藥, 一般用於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等)需要武火直接煮開, 然後再煎煮10~20分鐘, 隨後把藥汁潷出來, 再加水煎第二煎。 第二煎也要用武火煎煮, 煮沸後保持5~10分鐘。

如果自己對於煎煮中藥沒有把握就要諮詢醫生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