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膏方:流傳千年的宮廷保養秘傳

中藥也叫中草藥, 療效卓越, 種類繁雜, 形態各異, 細分起來可分為丸、散、膏、丹、湯, 其中的膏就是我們本書主要講的內容。 秦伯未嘗謂:“膏方非單純補劑, 乃包含救偏卻病之義”, 一語中的地闡述了膏方的本質所在。

很多人知道草藥, 卻不知道膏方為何物。 因為大多數人只喝過煎熬的草藥湯, 沒有吃過膏方。 這也不奇怪。 因為在過去, 膏方是宮廷裡的專用藥膳, 大戶人家也少見, 窮人更是吃不起。

膏方可以算是中醫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中的膏方是一種將藥材反復煎煮, 去渣取汁, 經蒸發濃縮後, 加阿膠、龜板膠、鱉甲膠等膠性藥物來收膏,

再加糖或蜂蜜製成的半流體稠狀劑型。 《說文》解釋說:“膏, 肥也。 ”意指濃稠的糊狀物, 特性凝而不固, 常借指物之精華, 故蘊含有滋潤、緩和、潤澤的意思。

最早的膏方, 是以煎命名的, 中醫經典古籍《金匱要略》中所記載的一些以“某某煎”命名的方劑, 炮製方法就與膏方的製作方法相似。 膏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早在戰國時期《內經》就對它有所記載。 流傳至今的膏方都歷經幾百年的沉澱並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 早在漢代醫聖仲景時代, 名醫方士以辨證論治為基礎, 使用膏方來治療某一病症, 膏方製作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後來到了隋唐時期, 專事研究草藥的方家把膏方研製當作一門專業技術進行攻關;一直到宋元時期,

膏方研究得到蓬勃發展, 這一時期, 達官貴人研製膏方都是在滋補思想指導下以延年益壽為目的;明清時期, 膏方研製以冬令進補思想為主, 還把膏方與命門學說相結合, 形成了一種新的膏方理論思路, 還作為疾病後期調養的食品在宮廷中流行。 隨著現代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加, 膏方成為現代人滋補身體以及調理疾病的新寵。

這些不同時期的膏方流轉史說明了膏方不同尋常的身世, 小小膏方始終挾帶著一種氤氳的貴氣。 這也使得膏方在很多人看來十分神秘和神奇。 儘管古人研製膏方只是為達官貴人服務, 但隨著膏方在坊間的流轉, 許多秘制膏的方法還是為一些醫家所掌握和研用,

慢慢普及開來。 特別是二十四節氣理論、健康飲食思想、《黃帝內經》養生觀在民間的推廣, 使膏方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社會文化背景。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 為什麼膏方研究和製作沿革至今, 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沒有被淘汰。 除了膏方不同凡響的滋補和保健作用, 還因為它周身散發著一種富貴之氣、吉祥之氣以及來自大自然的靈氣。

膏方好入口, 功效不輸中成藥

為什麼過去有錢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 很少喝草藥?因為草藥味苦, 難以下嚥, 而膏方味道甘美, 形狀晶瑩剔透, 藥效還高。 這就是膏方流轉於鼎食之家的緣故。

儘管湯藥和膏方的製作就在一念之間, 但結果很不一樣。 古時候人們製作膏方,

在開方子的時候講究的是各種中藥成分搭配在一起, 起到1+1>2的效果。 膏方裡用水煎藥, 與我們平常開方喝藥沒有區別, 但此時的膏方還沒有成型, 還需要添加一些增加可口性的調味藥、秘料, 繼續熬制, 才能形成膏方。 為了減少藥味的困擾, 製作者在口感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 經過上千年的沿革, 膏方的味道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 由最初的“良藥苦口”, 發展到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進行調製, 讓每一道膏方適合不同人食用。 此時的膏方就好似用一個囊(各種膏劑)鎖住了需要的藥效(水煎藥成分), 防止藥味改變、效果流失, 而且由於添加了調味藥, 改善了膏方的口感, 形狀也更惹人喜愛, 就像一個精美的食物, 真正實現了藥食同源的目的。
另外, 自己動手製作的膏方沾有家裡人特有的靈氣, 製作的膏方也像通靈寶玉, 自成氣質和靈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 疾病譜在不斷發生改變, 由不良生活習慣和不良環境等因素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多。 因而傳統膏方的配藥也在不斷改變, 山楂、虎杖、蒲黃、黃芩、黃連、大黃等藥物早已成為膏方的組成部分。 可見膏方已經演變成能調整人體生理機能的藥物, 不再是單純的滋補藥。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