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仲景用芍藥的臨床體會(下)

芍藥的配伍運用

芍藥加桂枝

代表方桂枝湯。 方中芍藥、桂枝各三兩, 《醫宗金鑒》:“桂枝辛溫, 辛能發散, 溫通衛陽;芍藥酸寒, 酸能收斂, 寒走陰營。 桂枝君芍藥, 是於發汗中寓斂汗之旨;芍藥臣桂枝, 是于和營中有調衛之功。 ” “芍藥配桂枝, 以桂枝發汗, 散太陽之風, 芍藥和營兼以斂汗, 使不致發散太過, 一散一收, 剛柔互濟, 相須為用, 以達解肌表而通陽氣, 和營衛而不傷陰。 ”桂枝是辛溫陽藥, 辛甘通陽;芍藥是酸甘化陰, 和其營衛。 戴北山《廣瘟疫論》雲:“寒熱並用之謂和。 ” 芍藥配桂枝, 一陰一陽, 相反相成, 極盡和法之道。 其類方有桂枝加芍藥湯,

治療“太陽病, 醫反下之, 因爾腹滿時痛者, 屬太陰也,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太陽病應用解表, 不該用下法, 誤用下法導致腹痛, 用桂枝東加芍藥, 這裡的芍藥主要是止痛。

芍藥加甘草

代表方芍藥甘草湯。 從頭痛到腳痛, 可以治療一切疼痛。 程鐘齡《醫學心悟》說:“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 各種腹痛, 包括婦科腹痛, 內外科的腹痛, 神經科的腹痛, 精神性的疼痛, 肢體的疼痛, 頭痛和腳痛, 都可以用此止痛。 類方包括芍藥甘草附子湯, 用來治療風濕病屬於陰陽兩虛經脈失養者。

原來此方是治療陰虛引起的足攣急, 若陽虛引起的足攣急可以配用桂枝、附子等。 現代臨床甘酸化陰緩急止痛廣泛應用於各個系統的病症,

不管痛在表面, 痛在裡面, 不管是平滑肌腸痙攣, 或是肌肉痛、神經痛, 都可以用。 現代臨床報導芍藥可以用於腓腸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血管性疼痛等。 筆者曾治療一腹型癲癇患者, 重用芍藥至45克, 佐以甘草而得以控制癲癇的發作。 實驗研究證明芍藥甘草湯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芍藥甘草比例為2:1。 若方中炙甘草用生甘草代替, 則鎮痛作用消失。

芍藥加大黃

代表方大柴胡湯。 少陽陽明合病, 既有寒熱往來, 又有陽明腑實痛。 小柴胡東加枳實、大黃, 加重芍藥的劑量, 芍藥既可通便, 又可止痛。 其類方有柴胡加芒硝湯, 治療少陽經陽明腑實證, 其大便幹結更加嚴重, 用芒硝鹹寒軟堅, 通便的作用更強。 現代臨床大柴胡湯可以治療肝炎、膽囊炎、胰腺炎、腸胃炎、膽道蛔蟲、膽石症、痢疾等。

胰腺炎疼痛劇烈, 芍藥可以重用。 大便通、膽汁排泄流暢, 胰管的水腫、痙攣都可以緩解。 實驗證明, 大柴胡湯可以調節脂質代謝, 改善血液流變, 尚有抗炎、利膽、解痙的作用。

芍藥加附子

代表方芍藥甘草附子湯, 針對寒性腹痛。 腹痛屬陰陽兩虛者, 芍藥甘草加附子一起用。 筆者曾治一患者, 夏天怕熱, 但是肚子怕冷, 一冷就痛, 用芍藥甘草加附子一起用, 效果很好。 南方醫生夏天不太敢用乾薑、附子、肉桂。 筆者發現夏天用乾薑、附子、肉桂、蓽拔治療因冷飲、空調引起的胃痙攣、腸痙攣腹痛、腹瀉效果很好, 不過劑量要適可而止。 如果既有熱鬱、又受寒疼痛, 可以黃連與乾薑、肉桂一起用。 《黃帝內經》講春夏要養陽,

春夏要保護人體的陽氣, 為什麼?春夏最容易損傷陽氣。 人體代謝, 氣化功能依靠陽氣來溫煦推動, 保護好陽氣, 很重要。 因此, 芍藥、甘草甘酸化陰, 附子、甘草辛甘通陽, 一個化陰, 一個通陽, 兩者相互制約, 相反相成, 對於胃腸病效果很好。 臨床運用治療外感汗多陽虛惡寒者, 或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陽氣虛弱關節酸痛者, 或用於腸痙攣、腓腸肌痙攣等有良效。

芍藥加黃芩

代表方黃芩湯。 治療太陽少陽合病下利, 如夏天受暑熱之邪, 容易腹痛、腹瀉, 用芍藥、黃芩, 如稍有寒邪, 加肉桂、乾薑, 效果很好。 黃芩湯是下利的祖方, 黃芩清熱治利, 芍藥酸甘化陰, 緩急止痛。 可以治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胃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

藥理研究證明, 黃芩甙具有非常明顯的抗炎、解痙、鎮靜、止痛的作用。 筆者體會到治療胃腸病黃芩、黃連、乾薑、肉桂一起用, 既不會太苦寒傷陽, 又不會太熱傷陰, 寒熱並用, 相反相成, 相得益彰。

芍藥加半夏

代表方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傷寒論》:“太陽少陽合病, 自下利者, 與黃芩湯, 若嘔吐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黃芩、芍藥、甘草, 加半夏、生薑, 這是太陽少陽合病中的變證。 筆者認為, 辨六經就是辨病, 然後再辨經證、腑證、變證、壞證。 整個《傷寒論》就是一部醫案, 六經病就講了六個病。 六個病當中有經證、腑證, 這是我們現代講的辨證論治的方案, 然後講變證和壞證怎麼處理, 可以說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典範, 故可示人以規矩。

芍藥加當歸

代表方當歸芍藥湯。有養血和營作用,《金匱要略》治療妊娠胎動不安,辨證屬於肝脾失和者。方中用當歸、芍藥、茯苓、白術、澤瀉、川芎,川芎要用的少一點,川芎有活血作用,要注意。芍藥斂養肝血,緩急止痛,當歸補養肝血。有安胎和營止痛,對妊娠胎動不安有腹痛者,用當歸芍藥湯。另一方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宜服當歸散主之。”婦科如胎位不正,加川斷、菟絲子、桑寄生、大腹皮、蘇葉、陳皮等;先兆流產加川斷、菟絲子、桑寄生、苧麻根;功能性子宮出血加茜草、仙鶴草、蒲黃炭等。

芍藥加柴胡

代表方四逆散。由於氣機被陽氣所鬱遏,氣機不暢,而導致的四肢厥冷。此四肢厥冷不是虛證是實證。仲景書中的厥症都是實證,一是氣機不能舒展,外邪侵犯,氣機不暢,用四逆散。如果外邪侵犯導致上下不通暢,上下氣不想順接,用三承氣湯。四逆散中用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疏理氣機,它是調理氣機的祖方。柴胡疏肝解郁,透達郁陽,芍藥苦泄破結,通絡止痛。四逆散現代臨床用於治療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肝炎、過敏性結腸炎、慢性胃炎、便秘、月經不調、乳腺炎等。

芍藥加枳實

代表方枳實芍藥散。《金匱要略·婦人篇》中講到,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產婦腹痛,法當枳實芍藥散。用枳實、芍藥理氣緩急止痛。枳實要燒黑,芍藥要等分。臨床對氣滯血凝,惡露不盡,產後鬱滯腹痛者有效。《金匱要略·瘡癰腸癰篇》有排膿散(枳實、芍藥、桔梗等),現代治療疔瘡癰瘍及各種無名腫塊等,有一定療效。

筆者經驗,白芍加川芎,治療各種原因的頭痛,包括三叉神經痛,效果很好。芍藥可以用到30~50克,川芎可以用到12~30克。白芍加防風,治療各種過敏性結腸炎,這是取痛瀉要方意,對腸易激綜合症這一類效果很好。白芍和赤芍一起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活血加養陰柔肝一起用。白芍加蓽菝,治療脘腹疼痛,脾胃病用得比較多。芍藥加黃連,腹痛腹瀉,是黃芩湯的用法。芍藥加白術,治療脘腹疼痛、泄瀉。白芍加木香、檳榔,治療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用於直腸炎,乙狀結腸炎,或者是結腸癌手術後的後遺症,裡急後重,用木香、檳榔、青陳皮、黃連再加白芍,效果滿意。白芍加乾薑,治療胃寒腹痛。白芍加麻仁,治療便秘效好。

赤芍的運用

以上重點談白芍的功效與配伍運用,現代用赤芍主要在以下三種情況:①赤芍與生地、丹皮合用,清熱涼血解毒,如犀角地黃湯,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來代替。溫病熱毒深入營血,血熱妄行,出現吐血,出血,斑疹,舌絳起刺的情況。筆者經驗治療糖尿病足、丹毒、亞急性甲狀腺炎等效果很好。②赤芍與桃仁、紅花同用,活血化瘀,通暢血脈,治療經閉、痛經。③赤芍與金銀花、菊花同用,清肝熱,風熱,治療風熱頭痛。

芍藥的劑量

仲景在54個用芍藥方中注明用量的有42方,用三兩的9方,用二兩的2方,六兩、五兩、四兩各1個方。用於桂枝湯調和營衛的用3兩,用於養血養陰的如當歸四逆湯有3兩到4兩,用於止痛的當歸芍藥散湯劑用6兩。古今劑量有別,一般用量在9~15克,用於止痛可稍增加,特別是嚴重的疼痛,如三叉神經痛、血管性疼痛、腹型癲癇、坐骨神經痛等,可用30~60克。加甘草,既加強緩急止痛作用,又有監製其陰柔之性,沒有發現有副作用。

用芍藥禁忌

凡是胸陽不足引起的胸滿、驚悸、臥起不安者禁忌,如胸痹桂枝生薑枳實湯,烏頭赤石脂丸不用芍藥。引起胸痹的主要原因是心陽微,陰邪上乘,故陰藥慎用。由此反推,胸陽不振,不用白芍,可用赤芍。裡寒過甚的,如真武湯,方後有一句話,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2兩。真武湯本身用於腎陽不足,陽虛水泛引起的水腫,用陰藥不合適,要去芍藥加乾薑。

芍藥的炮製

仲景對芍藥未論炮製。現代用炒白芍加水炒,酒白芍加酒炒,醋白芍加醋炒。酒白芍藥止中寒腹痛,醋白芍藥斂血止血,土炒白芍,健脾止血。《藥性切用》:“瀉火生用,斂陰炒用,酒炒和血,醋炒止血。”概括得很好。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芍藥,反對濫加炮製。

病案舉例

季某某,女,56歲。有偏頭痛史多年,經常發作,尤其是在月經期或者疲勞過度時容易發作。近值更年期,頭痛發作頻繁,伴潮熱汗出,煩躁易怒,心緒不寧,睡眠不佳,胸悶歎息,口乾舌燥,大便幹結不爽。來診時頭痛劇烈,嘔吐2次,眩暈不支,診舌質微紅,苔薄微膩,脈來微數。患者平素經常服用西藥止痛藥緩解頭痛,故胃中經常不舒。此心火旺、肝陽亢、陰分虧。治宜清心火、平肝陽、滋腎水、止頭痛。處方:知母12克,黃連6克,山梔12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20克,珍珠母30克,麥冬12克,玉竹12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15克,遠志9克,7劑。藥後頭痛稍緩解,不再嘔吐,上方白芍改30克,加羚羊角粉0.6g×2支(分2次早晚沖服),14劑。三診頭痛平定,潮熱汗出好轉,睡眠改善,再以滋水涵木、清心安神法善後。生熟地12克,知母12克,黃連6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15克,珍珠母30克,麥冬12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15克,酸棗仁15克,藿蘇梗(各)12克,14劑。隨訪:近半年來頭痛未再大發。

芍藥加當歸

代表方當歸芍藥湯。有養血和營作用,《金匱要略》治療妊娠胎動不安,辨證屬於肝脾失和者。方中用當歸、芍藥、茯苓、白術、澤瀉、川芎,川芎要用的少一點,川芎有活血作用,要注意。芍藥斂養肝血,緩急止痛,當歸補養肝血。有安胎和營止痛,對妊娠胎動不安有腹痛者,用當歸芍藥湯。另一方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婦人妊娠,宜服當歸散主之。”婦科如胎位不正,加川斷、菟絲子、桑寄生、大腹皮、蘇葉、陳皮等;先兆流產加川斷、菟絲子、桑寄生、苧麻根;功能性子宮出血加茜草、仙鶴草、蒲黃炭等。

芍藥加柴胡

代表方四逆散。由於氣機被陽氣所鬱遏,氣機不暢,而導致的四肢厥冷。此四肢厥冷不是虛證是實證。仲景書中的厥症都是實證,一是氣機不能舒展,外邪侵犯,氣機不暢,用四逆散。如果外邪侵犯導致上下不通暢,上下氣不想順接,用三承氣湯。四逆散中用甘草、枳實、柴胡、芍藥疏理氣機,它是調理氣機的祖方。柴胡疏肝解郁,透達郁陽,芍藥苦泄破結,通絡止痛。四逆散現代臨床用於治療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肝炎、過敏性結腸炎、慢性胃炎、便秘、月經不調、乳腺炎等。

芍藥加枳實

代表方枳實芍藥散。《金匱要略·婦人篇》中講到,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產婦腹痛,法當枳實芍藥散。用枳實、芍藥理氣緩急止痛。枳實要燒黑,芍藥要等分。臨床對氣滯血凝,惡露不盡,產後鬱滯腹痛者有效。《金匱要略·瘡癰腸癰篇》有排膿散(枳實、芍藥、桔梗等),現代治療疔瘡癰瘍及各種無名腫塊等,有一定療效。

筆者經驗,白芍加川芎,治療各種原因的頭痛,包括三叉神經痛,效果很好。芍藥可以用到30~50克,川芎可以用到12~30克。白芍加防風,治療各種過敏性結腸炎,這是取痛瀉要方意,對腸易激綜合症這一類效果很好。白芍和赤芍一起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活血加養陰柔肝一起用。白芍加蓽菝,治療脘腹疼痛,脾胃病用得比較多。芍藥加黃連,腹痛腹瀉,是黃芩湯的用法。芍藥加白術,治療脘腹疼痛、泄瀉。白芍加木香、檳榔,治療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用於直腸炎,乙狀結腸炎,或者是結腸癌手術後的後遺症,裡急後重,用木香、檳榔、青陳皮、黃連再加白芍,效果滿意。白芍加乾薑,治療胃寒腹痛。白芍加麻仁,治療便秘效好。

赤芍的運用

以上重點談白芍的功效與配伍運用,現代用赤芍主要在以下三種情況:①赤芍與生地、丹皮合用,清熱涼血解毒,如犀角地黃湯,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來代替。溫病熱毒深入營血,血熱妄行,出現吐血,出血,斑疹,舌絳起刺的情況。筆者經驗治療糖尿病足、丹毒、亞急性甲狀腺炎等效果很好。②赤芍與桃仁、紅花同用,活血化瘀,通暢血脈,治療經閉、痛經。③赤芍與金銀花、菊花同用,清肝熱,風熱,治療風熱頭痛。

芍藥的劑量

仲景在54個用芍藥方中注明用量的有42方,用三兩的9方,用二兩的2方,六兩、五兩、四兩各1個方。用於桂枝湯調和營衛的用3兩,用於養血養陰的如當歸四逆湯有3兩到4兩,用於止痛的當歸芍藥散湯劑用6兩。古今劑量有別,一般用量在9~15克,用於止痛可稍增加,特別是嚴重的疼痛,如三叉神經痛、血管性疼痛、腹型癲癇、坐骨神經痛等,可用30~60克。加甘草,既加強緩急止痛作用,又有監製其陰柔之性,沒有發現有副作用。

用芍藥禁忌

凡是胸陽不足引起的胸滿、驚悸、臥起不安者禁忌,如胸痹桂枝生薑枳實湯,烏頭赤石脂丸不用芍藥。引起胸痹的主要原因是心陽微,陰邪上乘,故陰藥慎用。由此反推,胸陽不振,不用白芍,可用赤芍。裡寒過甚的,如真武湯,方後有一句話,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2兩。真武湯本身用於腎陽不足,陽虛水泛引起的水腫,用陰藥不合適,要去芍藥加乾薑。

芍藥的炮製

仲景對芍藥未論炮製。現代用炒白芍加水炒,酒白芍加酒炒,醋白芍加醋炒。酒白芍藥止中寒腹痛,醋白芍藥斂血止血,土炒白芍,健脾止血。《藥性切用》:“瀉火生用,斂陰炒用,酒炒和血,醋炒止血。”概括得很好。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芍藥,反對濫加炮製。

病案舉例

季某某,女,56歲。有偏頭痛史多年,經常發作,尤其是在月經期或者疲勞過度時容易發作。近值更年期,頭痛發作頻繁,伴潮熱汗出,煩躁易怒,心緒不寧,睡眠不佳,胸悶歎息,口乾舌燥,大便幹結不爽。來診時頭痛劇烈,嘔吐2次,眩暈不支,診舌質微紅,苔薄微膩,脈來微數。患者平素經常服用西藥止痛藥緩解頭痛,故胃中經常不舒。此心火旺、肝陽亢、陰分虧。治宜清心火、平肝陽、滋腎水、止頭痛。處方:知母12克,黃連6克,山梔12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20克,珍珠母30克,麥冬12克,玉竹12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15克,遠志9克,7劑。藥後頭痛稍緩解,不再嘔吐,上方白芍改30克,加羚羊角粉0.6g×2支(分2次早晚沖服),14劑。三診頭痛平定,潮熱汗出好轉,睡眠改善,再以滋水涵木、清心安神法善後。生熟地12克,知母12克,黃連6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15克,珍珠母30克,麥冬12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15克,酸棗仁15克,藿蘇梗(各)12克,14劑。隨訪:近半年來頭痛未再大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