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位皮炎多於出生後2個多月發病, 患兒常較胖, 先在前額、頰部發生潮紅斑片, 伴有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皰疹, 常劇癢, 因搔抓及摩擦而致糜爛、滲液、出血及結痂等, 以後向鄰近部位發展, 累及頭皮、雙耳、頸部, 重症者可延及軀幹、四肢與臀部。 常反復發作, 時輕時重, 往往因出牙而使病情加重;也有發生於1歲以上的消瘦嬰兒, 皮膚乾燥, 伴淡紅色斑或扁平小丘疹, 表面附灰白色糠秕樣鱗屑, 或呈片狀滲出, 邊界不清, 皮損主要見於面部及四肢, 劇癢。 離位皮炎患者具有先天性易過敏的體質, 故發病與變態反應密切相關,
變態反應:若機體已被某種寄生蟲抗原致敏, 當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則二次免疫應答增強, 或長期受染, 早期過去後的機體反應相似於二次免疫應答反應。 因免疫應答過強而導致組織損傷(免疫病理變化), 即稱為變態反應(allergy), 或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reaction)。
先天性過敏性體質:過敏體質(irritable the physique)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 稱之為“過敏體質”。 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 如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 有的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 可發生藥物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