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受涼易引起腰痛的症狀,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更是要格外注意, 冷風侵襲易造成腰部的疼痛, 患者在遭受濕邪之後長期久坐保持一個動作只會讓腰部更加不適, 因此要注意修養和保暖。
《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腰者, 腎之府, 轉搖不能, 腎將憊矣。 ”意指腰痛者, 其本質是腎虛為先, 腎虛易受病邪侵襲而致病。 《內經》還分別敘述了腰痛的性質、部位與範圍, 並提出病因以虛、寒、濕為主。 《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也指出:“腎著之病, 其人身體重, 腰中冷, 如坐水中, ……久久得之, 腰以下冷, 腹重如帶五千錢。
現代人出現腰痛不僅僅是由於受到寒涼的影響還有一些事遭受生活習慣、飲食等等影響。 那麼在治療上應該怎樣注意呢?
縱欲過度, 不注意調補腎之根本, 故腎多虧虛。 穿著暴露、吃生冷食物都會造成身體寒冷的情況。 因此在治療上, 《證治匯補·腰痛》提出:“治惟補腎為先, 而後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 標急則治標, 本急則治本, 初痛宜疏邪滯, 理經隧, 久痛宜補真元, 養血氣。 ”故寒濕型腰痛的治療, 常採用散寒除濕、溫經通絡, 參以溫補肝腎。
組方:狗脊, 骨碎補, 補骨脂, 杜仲, 山藥, 黃芪, 白芍, 桂枝, 乾薑, 甘草, 葛根, 三七粉(分2次沖服)。 5劑, 每日1劑, 煎2次, 飯後溫飲。
方中桂枝為主藥, 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配三七粉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
狗脊、骨碎補、補骨脂、杜仲溫補腎陽, 且利用狗脊與杜仲補腎之功引藥歸腎經;山藥、黃芪益氣健脾, 且山藥有補脾腎之效, 一舉二得。 此方主要是溫經通脈、散寒止痛, 補腎健脾。 由寒濕邪引起的主要是以祛風除濕、散寒活血、舒筋通絡、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