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四大觀察最早察覺肝硬化

四大觀察幫你及早察覺肝硬化

1、觀察面色:肝硬化患者皮膚變化表現為其特點為面部皮膚色澤逐漸變暗, 黝黑沒有光澤彈性差, 皮膚乾燥、粗糙, 甚至出現“古銅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圍灰暗尤其明顯, 有點像“熊貓眼”;有的患者顏面部或鼻尖部出現細小的毛細血管擴張, 好像纖細的網路。 這種皮膚改變往往是長期病程後形成, 一般稱為“肝病面容”。 肝病面容多見於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 是肝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 應懷疑肝硬化處於活動期。

出現肝病面容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由於失代償性肝硬化時,

肝功能減退, 肝臟對體內雌激素的滅活減少, 雌激素增加, 引起體內硫氨基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減弱, 酪氨酸變成黑色素的量增多所致。

(2)慢性肝病患者內分泌功能紊亂, 影響色素代謝, 導致色素在皮膚沉積, 肝硬化患者同時合併腎上腺功能減退, 肝臟不能代謝垂體前葉所分泌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 促使黑色素分泌增加。

此外,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患者表現為皮膚黯黃, 無光澤, 還可有皮膚黃褐斑及黃色瘤形成, 系血內類脂質濃度增高, 沉積於皮膚所致。

2、對腹痛的檢測:腹痛是肝硬化患者的一個症狀表現, 如合併消化性潰瘍、胰腺炎、膽囊炎, 常難以鑒別, 如果出現腹部脹痛, 尤其是持續不能緩解, 要及時就醫。

3、對發熱的檢測:肝硬化病人由於機體免疫力低下, 容易發生感染, 而發熱往往提示病人發生了細菌感染。 肝硬化患者在家中應常備幾支體溫計, 並定期測量體溫, 在長時間出現發熱時及時就醫。

4、觀察大便次數及顏色: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 大便性狀不硬不稀, 肝硬化患者出現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質稀, 要警惕是否出現腹水、腹腔感染、腸道菌群失調或感染性腹瀉。 如果出現大便發黑的情況, 應考慮是否發生上消化道出血。

早期肝硬化診斷靠病因和症狀

(1)病因:有無病毒性肝炎、長期嗜酒、長期營養不良、血吸蟲病或化學藥物中毒等病史。

(2)全身症狀:主要有乏力、易疲倦、體力減退。

(3)消化道症狀:食納減退、腹脹或伴便秘、腹瀉或肝區隱痛,

勞累後明顯。

(4)體征:少數病人可見蜘蛛痣, 肝臟輕度到中度腫大, 多見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 一般無壓痛。

由於早期肝硬化症狀不明顯, 常易與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 所以只根據肝硬化的症狀和病因因素不能確診肝硬化。 肝硬化的檢查手段才是確診肝硬化的依據。

如何對早期肝硬化進行診斷?

(1)病理學檢查診斷:

到目前為止, 肝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仍是診斷肝纖維化的最可靠方法。 通過肝穿刺病理學檢查, 不僅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已經發展至肝纖維化, 而且可以弄清肝纖維化到底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可以鑒別出是酒精性肝硬化還是肝炎後肝硬化, 以及是否伴有活動性肝炎。 目前在臨床上, 肝穿刺的設備和技術已很完善,

病人的痛苦也很小, 在有經驗的肝病專科醫生手中發生嚴重併發症者極少。

(2)內窺鏡檢查:

內鏡檢查可直接發現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發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分佈走行、曲張程度及靜脈表面有無紅色征、糜爛和血痂及活動性出血的出血部位。 如發現曲張的靜脈有近期出血徵象, 可採取有關措施, 決定下一步的治療, 防止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

(3)血小板和肝功能檢查:

早期肝硬化時血小板數量比平時減少。 肝功能檢查, 主要表現在蛋白, 早期肝硬化可能會出現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比例倒置等情況。

(4)血清指標:

血清指標是目前研究得最為廣泛的判斷肝硬化的方法。 血清學指標的高低與肝穿診斷的肝硬化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因而可用於診斷肝硬化。 但是血清化驗的優點是取材方便、容易複查, 如果能定期檢查(如每半年或一年)則可以根據這些指標是升高或降低的總趨勢來瞭解肝硬化的發展變化情況, 也可大致瞭解抗纖維化治療的臨床效果。

(5)影像學檢查診斷:

B超、CT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肝硬化的某些徵象。 能對肝實質、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脾臟及其他臟器進行多方位、多角度檢測, 對肝硬變和門脈高壓症具有較高的輔助診斷價值。 但是, 目前這些影像學檢查尚不能對纖維化做出確診, 更難於準確判斷肝硬化的嚴重程度, 故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診斷。

溫馨提示:如果肝硬化發現的早的話, 這種疾病是可以逆轉的,病患可以再帶病的情況下和病長期共存。因此其早期發現非常重要,長期有肝炎,脂肪肝的患者朋友一定要牢記其早期觀察方法。

這種疾病是可以逆轉的,病患可以再帶病的情況下和病長期共存。因此其早期發現非常重要,長期有肝炎,脂肪肝的患者朋友一定要牢記其早期觀察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