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物質生活水準在不斷地提高, 我們的精神生活也在逐漸的豐富, 但是我們的身體狀況卻沒有理想中的那麼好。 很多時候就會有一些莫名的疾病找上我們, 特別是隱私部位的疾病, 更是讓人覺得尷尬。 大便出血就是其中之一。
血液從肛門排出, 大便出血, 不論其血液的顏色、形狀如何, 統稱之為血便。 一般來說, 大便出血提示的多是下消化道出血, 特別是結腸和直腸出血。 如果大便出血時還拌有嘔吐, 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至於大便出血的性質, 那就要進一步檢查大便出血的病因之後才能明確。
大便出血的原因
大便出血時血滴的時間:血在大便後滴下, 與糞便不相混雜者, 多見之於內痔、肛裂, 也可見之於直腸息肉與直腸癌;血與糞便相混雜, 伴有粘液者, 應注意結腸癌、結腸息肉病、慢性結腸炎等。 糞便呈膿血樣, 或血便伴有粘液及膿液, 要考慮痢疾、結腸血吸蟲病、慢性結腸炎、結腸結核等
大便出血的痛感:大便出血伴有劇烈腹痛, 甚至出現休克現象者, 應想到腸系膜血管阻塞、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腸套迭等病的可能;
另外, 還應當注意下列情況的有無, 以與血便混淆:日服某些中草藥、鐵劑, 秘劑時, 大便可出現暗褐色或黑色, 食用過多的肉類、豬肝、動物血及大量葉綠素的蔬菜之後, 大便可變暗褐色;日服酚酞製劑,
大便出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便血的病因也相當複雜。 不過一般來說, 患者可結合自己患病的病程, 病情和自我感覺, 再根據血便的以下肉眼所見, 應首先想到它的可能;
大便出血的顏色:上消化道如食管或胃等部位出血。 大便一般是柏油樣黑色, 但如果腸蠕動加快時, 則可排出暗紅色的大便而不呈現黑便。 小腸出血時, 如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 可呈柏油樣人便。 當出血量多, 排出較快時, 則呈暗紅色, 甚至鮮紅色稀便或紫紅色血塊。 結腸和直腸出血時, 由於血液停留在腸內時間較短, 往往排出較新鮮的血液。
大便出血的血量:少量大便出血。 多來源於直腸、乙狀結腸或降結腸疾病, 如痔、潰瘍、息肉與癌, 也見之於腸套迭等;中等便血, 多見之於腸系膜及門靜脈血栓形成;大量便血, 應考慮來自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腸傷寒等疾病。 此外, 也有時見之於腸結核、回腸遠端憩室潰瘍等;
引起大便出血的肛腸疾病
直腸、結腸息肉: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
潰瘍性結腸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膿血便, 伴有腹痛、發熱、便頻等;
直腸癌:血色鮮紅或暗紅, 呈滴狀附於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現膿血便並伴有肛門直腸下墜、消瘦、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痔瘡:大便帶血一般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後, 呈滴血或噴射狀, 血色鮮紅, 血與糞便不混合;
肛裂:肛裂導致的大便帶血, 血色鮮紅, 滴出或手紙擦後有血跡, 且便後有肛門劇烈痛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