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須知新生兒腹瀉2大因素 敷足法可治腹瀉

新生兒腹瀉, 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讓父母頭疼不已, 那麼對於新生兒腹瀉到底有哪些因素?

新生兒腹瀉2大因素:

1、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 以前兩者多見, 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 寒冷季節的小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 其次有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科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

2)細菌感染 ①致腹瀉大腸桿菌 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 產毒性大腸桿菌, 侵襲性大腸桿菌, 出血性大腸桿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腸桿菌。 ②彎麴菌 與腸炎有關的彎麴菌屬有空腸型、結腸型和胎兒型3種,

95%~99%彎麴菌腸炎是由胎兒彎麴菌及空腸彎麴菌引起的。 ③其他 包括耶爾森菌, 沙門菌(主要為鼠傷寒和其他非傷寒、副傷寒沙門菌)、嗜水氣單胞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3)真菌 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麴菌、毛黴菌等。 嬰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

4)寄生蟲 常見為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孢子蟲等。

(2)腸道外感染

有時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亦可產生腹瀉症狀, 即症狀性腹瀉。 年齡越小越多見。 腹瀉不嚴重, 大便性狀改變輕微, 為稀糊便, 含少許黏液, 無大量水分及膿血, 大便次數略增多, 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中耳炎等, 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腹瀉症狀漸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常表現為慢性、遷延性腹瀉。 由於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 一方面使腸道有害菌, 耐藥金葡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綠膿桿菌等大量繁殖, 另一方面使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減少, 微生態失衡而出現腹瀉, 大便的性狀與細菌侵襲的部位有關, 病情可輕可重。

2、非感染因素

(1)飲食護理不當 多見於人工餵養兒。 餵養不定時、不適當或以澱粉類食品為主食, 或飲食中脂肪過多以及斷奶後突然改變食物品種, 均能引起輕~中度腹瀉(消化不良)。 氣候突然變化, 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 消化液分泌減少;由於口渴, 吸乳過多, 增加消化道負擔, 均易誘發腹瀉。 大便為稀薄或蛋花湯樣, 無膿血和酸臭味, 如不及時控制,

易併發腸道感染。

(2)過敏性腹瀉 如對牛奶或大豆製品過敏而引起的腹瀉。

(3)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腸道對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瀉。

(4)氣候因素 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於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以誘發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新生兒腹瀉, 不妨試試敷足法:

(1)健脾化濕止瀉:吳萸、肉桂、花椒、細辛各等份。 上藥共研細末, 外敷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 敷料包紮, 膠布固定, 每日1換, 天寒或寒象明顯則將藥末加熱後外敷。

(2)溫中健脾:吳萸2~3g。 將吳萸搗碎, 用水浸泡後均勻置於兩塊紗布上, 然後用膠布分別固定於兩側足心, 一般2~3天后取下。

(3)健脾利濕、清熱燥濕:苦參、蒼術各適量。

將苦參、蒼術研為細末, 熱重者3:1配合, 濕重者1:3配合, 以米醋調敷雙足心, 外用紗布包紮, 膠布固定, 4~12小時換藥1次, 瀉緩則換藥時間可適當延長, 以愈為度。

(4)清熱止瀉, 適用於急性腹瀉:大蒜20g、朱砂 0.3g。 將大蒜搗爛, 納入朱砂拌勻, 壓為藥餅樣, 貼敷於雙足心湧泉穴, 每日1換, 連續3~5天。

新生兒腹瀉正確護理:

1、要調整好孩子的飲食

有些家長千方百計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想以此來彌補患兒腹瀉造成的損失, 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重胃腸的負擔, 使腹瀉長時間不愈。 此時宜給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 如米湯、糖鹽開水, 甚至暫禁進食, 使胃腸功能得以恢復, 以加快疾病的痊癒。

2、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

小兒腹部容易受寒,

而患有腹瀉的兒童, 腸蠕動本已增快, 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 從而加重病情。

3、要注意保護好臀部

由於排便次數增多, 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粘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家長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肛門部位。 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 或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 洗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 以防紅臀, 並要及時更換尿布, 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