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口吃是語音節律障礙的一種是由於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複或語流中斷的語音節律障礙, 當言語表達澀陰時常伴軀體抽搐樣動作和面部異常的表情。 口吃多發生于兒童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改善或消失, 少數可持續至成年。
病因
病因未明, 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 焦慮和應激(如家庭生活事件), 或因軀體疾病神經功能失調, 或因模仿而形成口吃, 也有認為與腦優勢側左利手有關。 有人認為口吃患者腦電圖異常, 可能與邊緣系統一網狀結構複合體的活動增強有關。
相關因素
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2軀體因素: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精神因素: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後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
其它因素: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呱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複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根據口吃病理機制的研究, 認為口吃可能是由於生理與心理的多種因素共存所致。
症狀
主要表現為言語節律失調語音或字句的重複中斷阻滯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語助動的動作如跺腳拍腿等口吃患兒常表現膽小退縮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緒障礙
須符合下列三項: ①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複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②無表達內容障礙;
③排除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在激動恐懼或情緒激動時更易發生可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複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或無意義地重複發音等不同形式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並易因口吃影響產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並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疾病治療
首先要幫助患兒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緊張的情緒, 可採取平靜地緩慢講話, 逐步掌握流利講話的規律。 家長應正確對待口吃兒童, 不要過分糾正講話, 避免懲罰或歧視。 及時採取口吃矯正訓練治療。 鼓勵患兒參與集體活動和鍛煉。 口吃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氟呱啶醇治療, 劑量0.5~2mg, 每日1~2次, 或服用抗焦慮藥治療。
檢查
需做相關檢查排除神經系統疾病抽動症和精神病性言語零亂等。
疾病預防
兒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規律, 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吃飯, 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不要強迫3~7歲的兒童牢記各種長篇故事或不適應他們語言能力的詩歌。 培養良好的講話習慣。 有節奏的唱歌、朗誦對兒童語言訓練有一定的説明。 父母或學校、幼稚園老師對患口吃的兒童要給予多方面的溫暖和幫助, 周圍的人也不要戲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兒童的口吃。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相信大家對於兒童口吃的相關知識有了大致上的瞭解的, 知道了兒童口吃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生理上或者心理上出現了問題, 儘早發現要及時治療哦。 如果大家還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