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小兒夜啼中藥方劑

小兒啼哭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病症。 這個小兒夜啼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小兒夜啼的中藥方劑是什麼?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小兒夜啼的藥膳方吧!一定要仔細的閱讀哦!

夜啼多見於新生兒及6個月內的小嬰兒, 患病的小兒以白天能安靜入睡, 入夜則啼哭不安, 時哭時止, 或每夜定時啼哭, 甚則通宵達旦為特徵。

新生兒及嬰兒常以啼哭表達要求或痛苦, 饑餓、驚恐、尿布潮濕、衣被過冷或過熱等均可引起啼哭。

此時若喂以乳食、安撫親昵、更換潮濕尿布、調整衣被厚薄後, 啼哭可很快停止,

不屬病態。

這裡主要指小嬰兒夜間不明原因的反復啼哭, 由於傷乳、發熱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啼哭, 則不屬本證範圍。

1.藥膳方

酸棗仁15g, 柏子仁12g, 煎煮20分鐘後去渣, 加粳米50g煮粥。

2.外治療法

(1)艾葉、乾薑粉炒熱, 用紗布包裹, 熨小腹部, 從上至下, 反復熨多次。 用於脾寒氣滯證。

(2)丁香、肉桂、吳茱萸等量研細末, 置於普通膏藥上, 貼於臍部。 用於脾寒氣滯證。 烏藥、白僵蠶各10g, 蟬蛻15g, 琥珀3g, 青木香6g, 雄黃5g, 研細末備用。 用時取藥10g, 用熱米酒將藥末調成糊狀, 塗在敷料上, 敷臍。 每晚換1次, 7日為1個療程, 一般1個療程治癒。 五倍子研末, 冷開水和作餅子, 納肚臍以帶紮之。

3.針灸療法

(1)艾灸神闕, 將艾條燃著後在神闕周圍溫灸, 不觸到皮膚, 以皮膚潮紅為度, 每日1次,

連灸7日。 用於脾寒氣滯證。

(2)取穴中沖, 不留針, 淺刺出血。 用於心經積熱證。

主要症狀

小兒主要症狀就是一到夜間就啼哭不安, 時哭時止, 或每夜定時啼哭, 甚則通宵達旦。

按中醫辨證, 啼哭時哭聲低弱, 時哭時止, 睡喜蜷曲, 腹部脹滿, 喜溫熨摩按, 四肢欠溫, 吮乳無力, 胃納欠佳, 大便溏薄, 小便較清, 面色青白, 唇色淡紅, 是脾寒氣滯證。

如果啼哭時哭聲比較響亮, 見燈光更甚, 哭時面赤唇紅, 煩躁不寧, 身腹俱暖,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是心經積熱證。

見患兒時作驚惕, 緊偎母懷, 面色乍青乍白, 哭聲時高時低, 時急時緩, 是驚恐傷神證。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後,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於這個小兒夜啼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瞭解了吧!沒錯,

這個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 還是還是要在醫師的建議之後在進行服用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