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頸椎病的治療偏方 中醫怎樣辨證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是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骨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症、增生性頸椎炎的總稱。 那麼, 這種病症應該怎樣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麼?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辨證頸椎病的治療偏方

外傷型頸椎病偏方

行氣活血, 舒筋止痛。

薑黃10克, 甘草10克, 羌活15克, 海桐皮12克, 當歸15克, 赤芍12克, 白術12克, 伸筋草15克, 川芎12克, 桂枝10克。 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藥, 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 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

赤芍12克, 麻黃10克, 桂枝12克, 紅花6克, 白芷15克, 細辛3克,

桃仁12克, 甘草10克。 水煎服。

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頸椎病偏方

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羌活10克, 獨活15克, 蒿本10克, 防風15克, 甘草10克, 川芎12克, 蔓荊子10克。 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 說明氣虛, 可用人參益氣湯, 方劑如下。

黃芪20克, 炙甘草10克, 升麻10克, 五味子15克, 柴胡12克, 生甘草10克, 人參5克, 白芍12克。 水煎服。

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頸椎病偏方

滋補肝腎, 益氣活血。

獨活15克, 桑寄生15克, 秦艽10克, 防風15克, 細辛3克, 當歸15克, 白芍12克, 川芎15克, 地黃15克, 杜仲12克, 牛膝15克, 黨參20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10克, 桂枝15克。 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 宜用加味四物湯, 方劑如下。

當歸15克, 熟地12克, 白芍10克, 川芎12克, 五味子10克, 麥冬12克, 黨參20克, 黃柏10克, 黃連15克, 知母10克, 杜仲12克, 牛膝15克, 蒼術12克, 黃芪20克。 水煎服。

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頸椎病偏方

理氣化痰, 通經活絡。

姜半夏6克, 陳皮10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10克。 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 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 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

蔓荊子10克, 陳皮10克, 人參5克, 炙甘草10克, 白芍15克, 黃芪20克。 水煎服。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 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 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作。 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 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 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 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 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 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 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頸椎病的治療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這裡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 但需要提醒的是, 使用前請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