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爬上去了願意成為其他人繼續攀爬的肩膀;有些人爬上去了卻傲慢地把別人踩在腳下。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 “上天賜予的成功”讓人變得驕傲自大, 蔑視弱者;而通過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功則會催人奮進, 並且對弱者產生同情心。
心理揭秘:傲慢會讓人更偏見?
不同的成功, 不同的自豪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特蕾西教授(Jessica L。 Tracy)提出, 經歷不同的成功, 會令人產生截然不同的自豪感——驕縱的自豪感(Hubristic Pride) 與真實的自豪感(Authentic Pride)。
當我們並未付出太多努力, 輕而易舉便獲得成功時, 會使人更加關注於自我的成就,
倘若付出努力與汗水, 歷經波折才取得成功, 自然而然地將成功歸結於之前的努力, 形成安全的高自尊, 並且從中感受到了自我價值, 而這樣的心理體驗, 還能夠使之與他人產生共情(Empathic Concern), 從而更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心理學家們也通過實驗驗證了不同的成功體驗影響著個體對他人的看法。
自豪與偏見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詹姆斯教授(Claire E.Ashon-James)的實驗發現, 當人們把成功歸結于自我才能時易造成偏見, 而付出努力的成功則更易產生共情。
實驗中, 研究者首先讓參與者盡可能詳細地對過去的經歷進行回憶,
隨後, 研究者通過一個量表, 對參與者的自我價值、自信心、自我實現、自我中心等14個項目進行測量, 從而評定參與者所回憶的內容是否激發了真實的自豪感或驕縱的自豪感。
最後, 參與者要完成一個人口調查, 對他們心目中的亞洲人與白種人進行評定。 研究者羅列了一系列的品質, 主要包括2個正向品質(友好的、討人喜歡的)以及2個負向品質(具有敵意的、好鬥的),
研究發現, 不同的回憶內容的確喚起了不同的自豪感, 當喚起驕縱自豪感時, 參與者對亞洲人的負面評定強烈, 相比之下, 喚起真實自豪感的參與者所給出的評定更為正面。
傲慢產生偏見?
這麼說來, 是不是不同的自豪感會影響共情能力, 從而能夠產生更多偏見?
詹姆斯教授又進行了另一個實驗。 他對參與者的共情進行了測定。 研究發現當參與者的驕縱自豪感被喚起時, 他們的共情受到了削弱, 這使他們變得更加自我, 目中無人, 從而易對他人產生偏見。 而當參與者的真實自豪感被喚起時,
成功, 可以成為催人奮進的動力, 也可以成為妄自尊大的毒藥。 當我們為自己獲取的成功暗自得意喜悅的時候, 也要保持一顆坦然處之的心, 才不會讓我們那滿滿的自豪感, 轉化為對於其他人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