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寰樞椎脫位在醫學是不容易診斷出的一種疾病, 但是它又對人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症狀有哪些?目前醫學上針對這種疾病有哪些好的寰樞椎脫位治療方法呢
病因
當外力造成寰椎橫韌帶斷裂時, 易引起寰椎向前滑出脫位。
臨床表現
視移位程度及致傷機制不同, 臨床症狀懸殊甚大, 輕者毫無異常主訴, 重者可造成完全性癱瘓, 應注意觀察及鑒別, 其臨床特點如下:
1.死亡率高
外傷性者, 如暴力較強, 作用迅猛, 易因頸髓高位損傷而死於現場或運送途中, 即使不全性脊髓損傷者,
2.頸部不穩感
即患者自覺頭頸部有被一分為二, 如折斷似的不穩感, 以致不敢坐起或站立(自發性者則較輕), 喜用雙手托住頭部。
3.頸痛及肌肉痙攣
外傷性者多較劇烈, 尤以傷後數天內為著。
4.活動受限
無論外傷性或病理性者, 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頭頸部活動受限, 嚴重者開口亦感困難。
5.被迫體位
如雙側關節均有脫位時, 頭頸呈前傾斜體位;如一側性關節脫位, 則頭向健側旋轉並向患側傾斜, 此種體位加重了活動受限的程度, 包括張口困難。
6.其他
如後枕部壓痛, 吞咽困難及發音失常帶有鼻音等, 脊髓神經受累時, 則出現相應之症狀及體征。
檢查
1.X線平片
除以頸1, 2為中心的正側位片外,
2.CT及MRI檢查
普通CT, CT三維重建和矢狀面MRI檢查將有助於對這種損傷的診斷, 以及對脊髓受累情況的判定。
診斷
1.外傷史及病史
如前所述, 除頭頸部外傷外, 對兒童病例主要應瞭解咽喉部有無慢性炎症等病史。
2.臨床表現
如前所述, 以頭部不穩為主, 並應常規檢查有無神經症狀及其程度。
治療
1.原則
(1)按危重病例處理 無論是否伴有脊髓損傷, 均按危重患者處理, 包括各項急救措施的準備(氣管切開包或急診氣管插管的技術及物品的準備, 以及心肺功能的監護等)。
(2)以保守療法為主 由於該處椎管矢狀徑最大, 脊髓僅佔據矢狀徑的1/3, 因此只要將頭顱採用Crutchfied牽引弓或Glisson牽引帶使頸椎處於牽引狀態, 其椎管形態便易於復原(或部分復原), 因此需急診手術減壓者相對較少。
(3)嚴格制動 因該處椎節多處於不穩狀態, 異常及過度的活動易引起頸髓受壓, 因此務必保持局部的穩定, 但在牽引下應讓患者做正常的定期翻身活動, 以防引起後枕部及骶髂部等處的壓迫瘡。
2.非手術療法
(1)牽引與頸部制動 常用的方式為顱骨骨牽引及Glisson帶牽引, 後者主要用於小兒病例, 此外也可採用Halo牽引及頭-頸-胸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適用於後期病例。
(2)保持呼吸道通暢 尤其是在脊髓有受壓或刺激症狀者, 應及早行氣管切開術。
(3)脊髓脫水療法 凡有脊髓刺激或受壓症狀者, 均應予以脫水療法, 除限制鈉鹽及鉀鹽的攝入外, 傷後當天即開始給予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3天后遞減, 5~7天后停止, 同時可用50%的葡萄糖溶液靜脈推注, 兩次間隔切勿超過8h, 以防引起反跳而加劇脊髓水腫反應, 靜脈滴注的液體以10%的葡萄糖溶液為佳, 並注意限制含鉀鈉高的飲食等。
(4)預防併發症 長期臥床情況下, 易引起壓瘡,
(5)功能鍛煉 在治療全過程中, 均應鼓勵患者做以四肢為主的功能鍛煉。
3.手術療法
急性期施術應持慎重態度, 主要是由於頸髓受壓征在早期多可通過牽引等而獲得矯正;此外, 在此處手術十分危險, 不僅術中易引起意外, 在搬運過程中稍有疏忽也可出現嚴重後果, 臨床上可供選擇的術式主要有:
(1)單純性寰椎復位加內固定術
(2)Brook手術 多用於單純性寰樞不穩者,
(3)Gallie手術 多用於寰樞關節脫位明顯者, 本法的骨融合成功率較前者低, 但對轉頸活動影響較少。
近年來, Mah及其同事提出了改良的Gallie融合技術, 其特點是在頸2棘突基底部穿過一枚較粗且帶螺紋的金屬杆, 在棘突兩側各留1cm長度,使固定鋼絲(或鈦絲)向下繞過金屬杆的兩端後,在中線處擰緊。
(4)椎板夾復位固定法 為鈦金屬製成,對MRI及CT等檢查無影響,目前對椎板夾有多種設計,可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型號及規格。
(5)前路融合術 從前路顯露,側方入路達頸1~2椎間關節側方,以開槽植骨或旋轉植骨等方式將其融合,這種入路手術難度較大,初學者不宜選用。
(6)其他術式 包括前述的用於枕頸不穩的諸術式,也可酌情用於此類損傷病例。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瞭解了一些單純性寰樞椎脫位的相關知識,知道了單純性寰樞椎脫位這種疾病的嚴重性,所以一旦發現頸部長時間不適就要去醫院進行積極地檢查,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別忘了閱讀下一篇。
在棘突兩側各留1cm長度,使固定鋼絲(或鈦絲)向下繞過金屬杆的兩端後,在中線處擰緊。(4)椎板夾復位固定法 為鈦金屬製成,對MRI及CT等檢查無影響,目前對椎板夾有多種設計,可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型號及規格。
(5)前路融合術 從前路顯露,側方入路達頸1~2椎間關節側方,以開槽植骨或旋轉植骨等方式將其融合,這種入路手術難度較大,初學者不宜選用。
(6)其他術式 包括前述的用於枕頸不穩的諸術式,也可酌情用於此類損傷病例。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瞭解了一些單純性寰樞椎脫位的相關知識,知道了單純性寰樞椎脫位這種疾病的嚴重性,所以一旦發現頸部長時間不適就要去醫院進行積極地檢查,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別忘了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