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
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疾病。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
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
解熱鎮痛消炎,
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
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藥,
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
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藥作用好、療效高,
且副作用明顯減少。
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
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
留下終身殘疾,
影響生活和勞動,
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
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
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
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
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
往往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
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
還需進行病因治療,
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
例如使用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
目前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
新藥物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用於臨床,
新療法不斷發現,
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
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
一線藥與二線藥的聯合治療,
二線藥之間的聯合治療。
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 l 療重症風濕病。
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