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XX, 女, 41歲, 幹部, 已婚, 於1960年5月10日初診。
患者月經失常已久, 每月後期, 量少, 色黑有塊, 來時少腹脹痛, 並有頭痛頭暈, 午後五心煩熱, 汗出, 口幹喜涼飲, 失眠, 兩下肢膝關節時痛, 偶爾面和四肢浮腫, 大便不爽, 肛門灼熱, 小便黃而熱感。 脈沉澀有力, 舌質淡紅, 中心有黃膩苔。 根據脈證, 由濕熱郁閉三焦, 絡脈阻塞, 肝失疏泄, 膽火上蒸, 以致月經不利, 形成上述諸症狀, 治宜清熱利濕 , 解鬱活絡, 消瘀行滯。 擬龍膽瀉肝東加減兼當歸龍薈丸並進。
處方:
龍膽草一錢五分 細生地三錢 車前子三錢 麥門冬二錢 當歸尾一錢 炒梔子一錢五分 枯黃芩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五分 甘草稍一錢 雞血藤二錢 白能草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水煎取汁,
複診:服藥後煩熱、汗出、口幹俱減, 月經來潮色轉淡紅, 偶爾尚見黑色, 血塊已減, 量仍不多, 仍感頭痛, 少腹脹, 胃脘不舒, 消化欠佳。 脈右三部細數, 左寸尺沉數, 左關細數, 舌紅少津, 苔黃中心有裂紋。 壯火雖挫, 病勢略減, 但消化力弱, 未可急攻, 主繼續宣通鬱熱、和絡消瘀為治, 以越鞠加味, 作成小劑緩圖, 以顧胃氣。
處方:
炒梔子一兩 制香附一兩 川芎一兩 炒蒼術一兩 建曲一兩 刺蒺藜二兩 郁金一兩 桃仁一兩 桑枝二兩 川萆薢一兩 當歸尾一兩 血竭花五錢 懷牛膝一兩 沒藥五錢 共研為粗末, 和勻,
服後諸症消失, 食欲增進, 月事亦暢通, 腹脹及血塊均亦消失。
按:月經不調, 其治有四, 寒則溫之, 熱則清之, 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瘀者行之, 滯者通之)。 本例經血不利, 乃由濕熱鬱閉、絡脈阻滯而成。 濕鬱則化熱, 熱鬱則血結, 故以清泄濕熱為主。 若單調經, 不清除濕熱, 則熱愈而血愈結, 月經亦終不調。
又按:兩例月經, 一虛一實, 其症不同, 其治亦異, 說明虛當補, 實當瀉的道理。 同時, 還必須辨明虛實之由, 如後者因濕熱鬱阻, 故又取龍膽瀉肝合當歸龍薈, 直接清熱理濕, 不單是從婦科求治法, 而從內科求治法, 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