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邵某, 男, 52歲, 2009年11月初診。
患者自述陣發性胸悶, 胸痛一年余, 加重一周。 一周前因勞累過度出現心悸、胸悶、發憋, 心前區刺痛前來就診, 詢問患者一年來一直服用丹參片、地奧心血康、消心痛等藥物。 因近期症狀加重, 又覺天天服藥繁瑣, 特來要求服用中藥以治其本。 刻下症見:心悸氣短, 胸悶不適, 心煩易怒, 口唇紫暗, 舌質淡暗有瘀斑, 苔薄白, 脈沉弦。 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 證屬氣血瘀滯, 阻遏心脈, 治以養血活血, 逐瘀通脈。 處方:熟地黃15克, 川芎6克, 白芍10克, 當歸12克, 桃仁6克, 紅花6克, 丹參15克, 三七粉3克(分沖), 6劑。
二診:服上方後,
按:中醫學並無心肌缺血的病名, 但根據病變部位及其病變症狀應歸屬於“胸痹”的範疇。 現代醫學認為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致血管狹窄、阻塞及冠狀動脈痙攣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 與中醫所說的瘀阻心脈相吻合。 桃紅四物湯源于《醫宗金鑒》,由婦科名方四物東加桃仁、紅花而成。 熟地、白芍滋陰養血為主;當歸、川芎同為血中氣藥, 當歸以養血為最, 川芎以行氣為妙, 二藥相合氣血兼顧助熟地、白芍行氣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