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屬於中醫學的積聚、瘕瘕、黃疸、膨脹、脅痛等範疇。 具有起病隱匿、潛伏期長、高度惡性、進展快、侵襲性強、易轉移、預後差等特點。
【案例】
患者, 男, 69歲, 2002年11月體檢發現生化指標異常, 同年12月ECT示肝臟惡性病灶, 臨床診斷為肝轉移癌, 隨即住院治療, 一直間斷進行多次介入化療, 諾力刀治療, 口服化療藥及其他相應對症治療。 2005年10月ECT檢查示肝臟、肺多處惡性病灶, 生化檢查示肝功能異常, 腫瘤指標物異常。 患者一直沒有明顯不適, 來診時精神委靡, 面色灰暗, 語聲低微, 形體瘦削, 舌裂苔薄, 脈濡, 辨證屬癜積病正虛邪實證,
藥物組成:生曬參6g、黃芪30g、茯苓30g、枸杞子20g、焦麥芽10g、焦山楂10g、幹蟾皮10g、絞股藍20g、女貞子15g、貓人參30g、焦神曲10g、豬苓3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60g, 7劑, 水煎, 日1劑。
複診:服藥7劑後, 精神、舌裂較前好轉, 苔薄脈濡。 效不更方, 原方略行加減。 此後一直不問斷服藥至今, 病情穩定。
【按語】本例患者雖無明顯自覺症狀, 然經檢查發現肝轉移癌、肝肺多處惡性病灶, 又經介入、諾力刀、口服化療藥治療, 並患糖尿之疾, 來診時精神委靡, 面色灰暗, 語聲低微, 形體瘦削, 舌裂苔薄, 脈濡, 熱毒深蘊、氣陰兩傷明顯, 屬症積病正虛邪實證, 以自擬參芪苓蛇東加味扶正祛邪, 方證相符, 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