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自擬啄木散治療乙肝大三陽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傳染病, 它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 以肝臟病變為主, 並引起多種器官損害.根據中醫理論, 通過多年觀察治療實踐, 應用啄木散每每獲效。

治療方法:採用自擬啄木散口服, 主要藥物組成:三七200克, 僵蠶200克, 瓦楞子200克, 板藍根200克, 鹿角霜200克, 白芥子200克, 綠礬50克, 半夏200克, 地鱉蟲50克。 精選以上地道中藥材, 共研細沫, 每服5克, 每天3次, 淡白糖水沖服, 服後大便發黑或綠色屬正常, 無需停藥。 禁用食醋。 30天為一療程, 間隔10天, 再繼服用藥。

乙型肝炎病程較長, 纏綿難愈, 多數患者出現肝郁脅脹隱痛,

四肢乏力, 納差便溏等主要症狀, 中醫認為“病久則瘀”、“病久則虛”、“病久入絡”是貫穿全程的重要病機, 也是形成肝纖維化的基礎。 三七、地鱉蟲、鹿角霜具有散瘀疏肝, 祛瘀生新, 通絡利肝, 補虛強壯, 消腫定痛的作用, 從而增加肝血流量, 有利促進肝細胞的修復。 古人有“肝生痰”、“痰夾瘀血, 遂成窠囊”之述, 而僵蠶、瓦楞子、半夏、白芥子入肝消腫散結祛痰, 且僵蠶又為人體血肉有情之品, 並防毒疫之邪在肝臟結為癥瘕, 起到改善肝功能、降低轉氨酶的作用。 肝膽濕熱是乙肝的主要病理表現, 清除濕熱和利膽退黃是治病之本, 綠礬、板藍根可除其濕熱且解毒而退黃。 諸藥合用起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祛痰消癥等作用,
從而殺滅乙肝病毒, 恢復肝臟正常功能, 從而阻斷了肝纖維化的形成與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