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重大突破有助於科學家解決困擾了愛滋病研究領域長達20年的一個難題, 從而找到更好的治療愛滋病的方法。
研究人員在4年中進行了4萬多次試驗, 最終獲得了7種晶體, 而其中只有一種晶體的品質足夠多, 使得他們可以確定整合酶的三維結構。 利用鑽石光源中心的大型同步加速器, 研究人員採集了晶體的X射線衍射資料, 從而將結構進行測定。 並於隨後首次觀察到這些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如何與整合酶結合並阻斷其活性。
當愛滋病病毒感染人體時, 通常會利用整合酶當工具, 將病毒的遺傳信息“複製粘貼”到其DNA中,
由於只有通過獲取品質較多的晶體才能確定整合酶的結構, 在此次研究中, 帝國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聯手, 從一種被稱為原型泡沫病毒(PFV)的逆轉錄病毒中“借”來了整合酶, 並用其來製造晶體。 雖然目前科學界對原型泡沫病毒所知不多, 但基於已有認識, 研究人員相信, 這種版本的整合酶與愛滋病病毒中的整合酶在結構和功能上非常相似。
這項研究顯示, 愛滋病病毒中整合酶具有完全不同於之前所預期的結構, 其破解意味著科學家自此可以充分瞭解相關藥物的作用原理, 以期提高療效並防止愛滋病病毒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