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理中丸加減治療痞滿

治療中焦虛寒而兼有氣滯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載有兩方:一方是治中湯, 即理中丸加青皮、陳皮;一方是枳實理中丸, 即理中丸加枳實、茯苓。

“治中湯:治脾胃不和, 飲食減少, 短氣虛羸而複嘔逆, 霍亂吐瀉, 胸痹心痛, 逆氣短氣, 中滿虛痞, 膈塞不通, 或大病瘥後, 胸中有寒, 時加咳唾, 並宜服之。 人參、甘草(炒)、乾薑(炮)、白術(剉)、青皮(炒)、陳皮(洗, 去白)各一兩。 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 水一盞半, 煎至一中盞, 去滓, 稍熱服, 空心, 食前。 或霍亂後氣虛, 未禁熱藥者, 尤宜服之。 ”

“枳實理中丸:理中焦, 除痞滿, 逐痰飲, 止腹痛。 大治傷寒結胸欲絕,

心膈高起, 實滿作痛, 手不得近。 枳實(麩炒)一兩、白術、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茯苓(去皮)、乾薑(炮)各二兩。 右搗, 羅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雞子黃大, 每服一丸, 熱湯化下。 連進二、三服, 胸中豁然, 不拘時候。 ”

虛則氣運無力, 加之寒主收引, 中焦虛寒之人, 較易出現中焦氣滯, 多表現為脘腹部痞滿。 理中丸中人參之補、白術之運, 合乾薑之辛熱通散氣機, 服之痞滿自能消解。

然中焦虛寒之人, 也易出現食積、痰滯、肝脾不和等而表現為脘腹痞滿, 甚則波及胸脅出現痞脹, 此時單用理中丸已力不勝任, 需加理氣、消滯、化痰等相應藥物, 如青皮、陳皮、枳實等, 他如香附、炒檳榔、炒萊菔子等藥也可隨宜加用。

倘在中焦虛寒、積滯基礎上又有化熱, 則又宜參合連理丸法或合瀉心法。

治療心下痞滿的半夏瀉心湯, 倘加白術, 即為理中與瀉心合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