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大黃人工栽培多注意

大黃別名錦紋軍、川軍, 為蓼科植物。 根入藥, 有瀉熱攻下, 行淤化積, 抗菌消炎, 解毒通便等功效。

一、生長習性

大黃喜涼爽、乾燥氣候、耐寒性強。 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爛根。 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中栽植。 以中性及微鹼性土壤為宜。 大黃的生命力較強, 種子發芽力可維持3-4年。 播後當年或第二年只形成葉簇。 每年4月上旬返青, 第三年5-6月開花, 6-10月果實成熟。

二、栽培技術

一、育苗

一、選土層深厚, 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要有灌溉條件, 以便及時灌水, 培育壯苗。

在選好的土地上, 翻地20-25釐米, 做成寬1.2米, 高10-15釐米, 長度不限的高畦。

畦內施入適量農家肥與床上拌勻, 摟平床面, 即可播種。

二、選種

選用純淨、飽滿, 新鮮的種子播種。 2-3年陳種若保存好的也可能發芽出苗, 但播種前須做發芽試驗, 方可播種。

三、播種

播種時期:春播在4月上旬, 秋播在種子採收後進行, 條播撒播均可, 以條播較好。 條播是在做好的畦上, 按行距20-25釐米橫向開溝, 溝深3-4釐米, 踩好底格子, 將種子均勻撒於溝內, 然後覆土深1.5釐米。 覆土後鎮壓保墒。 撒播是在做好的畦面上刮出播種槽, 然後將種子均勻撒在槽內, 用鍬拍平覆土, 厚度同上。 無論條播或撒播, 播後均要覆蓋畦面保墒。 播種量每畝2-2.5公斤。

四、苗田管理

播種後如土壤乾旱, 要及時澆水。 種子發芽將出土時, 揭去覆蓋物。 苗高5-6釐米時,

間去密苗, 苗距3-4釐米;苗高10釐米時定苗, 株距7-8釐米。 定苗後, 如覺肥力不足, 可適當追肥一次。 苗期有金龜子、象鼻蟲等害蟲這害, 可用毒土防治。 幼苗生長1-2年即可移栽。 若當年在田間越冬, 應於上凍前畦面蓋土地3-4釐米。 如二年移栽, 生長期間要及時鬆土除草和追肥。

二、移栽

一、移栽地的選擇、整地與施肥

選土層深厚, 土壤較松、排水良好, 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地栽植。 忌連作, 應實行五年以上的輪作。 亦可利用山地栽培, 深翻細耙, 做成高壟。 做壟前, 每畝施發酵好的農家肥3000-4000公斤, 與土均勻混合。 壟距60釐米。

二、栽植

栽植時期:春秋均可, 春栽宜在4月初進行。 即項芽萌發前栽植為佳。 秋栽在10月, 葉片枯黃後進行。 栽培方法:栽前選中中指粗細的根苗,

適當清理鬚根和側根, 按株距50釐米挖坑, 坑深60釐米左右, 施入底肥, 與土拌勻。 將根苗稍斜放, 根苗頂端低於地面3-4釐米。 覆土踩實。 使芽露出土面, 灌足水, 再覆土呈小土包。 每畝需種栽100-150公斤。

三、移栽田管理

1、中耕除草:及時除草中耕, 每年2-3次。

2、追肥:大黃喜肥性較強, 每年生長期中追肥1-2次。 第一次在6月上旬, 每畝用硫酸銨10-12.5公斤, 過磷酸鈣12.5-15公斤。 第一次是8月上旬, 以磷鉀肥為主。 每畝用過磷酸鈣12.5-15公斤, 草木灰100-150公斤。

3、割花莖:移栽後2-3年開始抽苔開花結果。 為減少養分消耗, 在花莖出現時, 及時割掉。

4、病蟲害防治:根腐病危害較重。 多在移栽後2-3年, 在高溫多濕的季節發生, 應選地勢高燥, 排水良好的土地, 實行輪作, 並經常鬆土, 雨季及時排水。

5、培土防寒:結合中耕除草、追肥進行培土,

使根部土壤成為丘狀, 便於排水, 有利根的生長。 每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後, 覆土厚5-6釐米越冬。

三、採收加工

栽後2-3年, 秋季地上莖部枯萎時收穫。 挖取地下根莖, 去淨泥土, 刮去粗皮。 根塊較大的可切成小段、晾乾或烘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