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古醫治療少兒嘔吐有效嗎?

古方治療小兒嘔吐有效果嗎?古方根據什麼來治療小兒嘔吐, 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古人對小兒嘔吐有具體分類, 辨吐證和起因, 予以不同方劑治療。 所謂“嘔吐”有三征, 即:“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乃吐征”;“無物有聲謂之噦”。
此乃區別嘔、吐、噦等三種不同情況。 從經絡學上追溯, 嘔屬陽明, 氣血俱病;吐屬太陽, 其病在血;而噦屬少陽, 其病在氣。 因此, 施治宜區別虛實寒熱和起因, 辨證施治。
一、傷乳吐
乳食過飽, 胃納乳片運化不及, 致頻吐, 吐物多為乳片。 證為身熱, 面黃, 肚腹膨脹。 治則:減少食量, 消乳安胃。 處方:1香附60克,

神曲(炒)、甘草(炒)、縮砂仁(炒)各15克, 陳皮24克, 麥芽30克(炒), 共研細粉, 滴冷開水為丸如粟粒大。 視嬰兒大小, 每次服10~30粒不等, 每兩次乳後服一次。 最好以煮沸姜湯溫後服下。 2南山楂60克, 神曲(炒)、茯苓、半夏(薑制)各30克, 連翹(去心)、陳皮、萊菔子各15克(炒), 共研細末, 和糊為丸, 以麥芽湯化服。 量同上。
二、傷食吐
過食, 尤以油膩, 胃納充盈, 腹脹熱, 口臭厭食, 頻吐酸性粘稠物, 眼瞼虛浮, 身感潮熱。 治則:減食, 清胃止吐, 湯化其滯。 處方:1三棱(煨)、陳皮、半夏(薑制)、神曲(炒)各30克, 枳實(麩炒)、丁香各15克, 黃連(薑制)1克, 研細粉面和為丸如米粒大, 每服20粒, 食後飲少許姜湯。 2陳皮、半夏(薑制)、縮砂仁(研)、蒼術(炒)、厚朴(薑制)、藿香葉、香附(炒)、甘草(炙)、山楂、神曲(炒)各15克, 煎服, 生薑水為引。
三、夾驚吐
飲食時受驚駭,
頻吐清涎, 身熱心煩神躁, 睡臥不寧。 治則:先截風, 次定吐。 處方:1人參9克, 黃芪(蜜炙)、扁豆(炒)、茯苓各15克, 以薑棗煎調服, 視小兒大小酌量。 2丁香21粒, 蠍梢49條(去毒)、半夏3個(薑制), 共研末, 以煮棗肉為丸如黍米大, 每次以金器煎湯化服7丸。
四、痰飲吐
小兒過飲, 膈阻氣逆, 頭目眩暈, 面青吐涎沫。 治則:健胃順氣。 處方:藿香、縮砂仁、白術(土炒)、人參、茯苓、半夏(薑制)、甘草(炙)各9克。 引用姜水煎服。
五、蟲吐
胃經熱或寒, 令蟲不安, 亂胃作吐。 唇色熱紅寒白, 胃不時作痛, 頻嘔清涎。 治則:辨熱寒起因, 熱者用下述1方, 寒者用2方
。 處方:1蕪荑15克, 鶴虱、苦楝根皮、胡椒、使君子肉、檳榔各30克, 枯礬7克, 共研細粉調糊為丸, 視兒大小適量服下。 2人參、乾薑、白術(土炒)、川椒各9克,
引用烏梅一個煎服。
六、虛吐
胃氣虛弱, 消納乳食受障, 小兒精倦神怠, 囟門煽動, 睡臥露睛, 頻嘔頻吐。 治則:補胃溫脾。 處方: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各9克, 丁香3克, 沉香2克, 引用煨姜水煎服。
七、實吐
多為壯實兒, 偶滯致胸腹脹滿, 二便秘澀, 痞硬疼痛, 口渴思飲寒涼, 吐物酸臭。 治則:滌滯通塞, 利二便, 吐自止。 處方:芒硝1.5克, 生大黃2克, 枳實(麩炒)、甘草(生)、厚朴(薑炒)各9克, 引用生薑水煎服。
八、寒吐
過食生冷或當風喂哺受涼, 致冷吐。 朝食暮吐, 為不化之物, 無臭無酸, 四肢逆冷, 面唇色白。 治則:溫中散寒。 處方:白薑3克, 陳皮25克, 炙甘草3克, 共細末, 分6次以溫棗湯調服。
九、熱吐
過食煎烤之物或因乳母過食厚味, 致熱積兒胃, 進食即吐, 口渴思飲冷, 吐酸涎, 身熱唇紅,
小便赤色。 治則:清熱溫膽。 處方:陳皮、半夏(姜制)、麥冬(去心)、枳實(麩炒)、生甘草、竹茹各7克, 黃連(薑炒)1克, 茯苓12克, 引用燈心水煎服。
古方治療小兒嘔吐:通過上述內容介紹瞭解了古方治療小兒嘔吐, 知道了九種小兒嘔吐的類型及治療方法, 希望這些內容能給小兒家屬朋友帶來幫助。 專家提示:請勿按上述方法服用藥物, 建議到醫院檢查確診後遵醫囑, 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