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冷風來襲, 人們的關節易患麻木、酸痛, 重者屈伸不利, 惱人的風濕病再次復發或加重了, 其發病率比平時高2倍。 專家表示, 潮濕和寒冷是風濕病的重要誘發因素, 多發於20-60歲, 45歲左右以女性為主的最常見。
風濕病包括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病症。 較為嚴重的病人可導致關節腫大變形, 彎腰駝背漸至足不能行, 手不能抬。 更甚者就可能累及心臟, 危及生命。
【專家支招】
防寒保暖: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 冷水不斷刺激, 是誘發加重風濕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應儘量避免陰、濕、寒、涼。 病人要隨時注意天氣變化,
調攝飲食:風濕病病人要控制高脂肪膳食, 可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如大豆製品、雞蛋、瘦肉, 還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 風濕活躍、關節紅腫熱痛時, 忌食辛燥的薑、花椒、羊肉、狗肉之類。
【防治措施】
砂療:將10公斤細砂, 用鐵鍋炒熱至50℃-60℃, 然後裝入布袋或木箱內, 局部敷40-60分鐘。
蠟療:將石蠟加溫至54℃-60℃敷於患部, 每次20-60分鐘, 每日1次, 12-24次為一個療程, 兩個療程可間隔3-7日。
蒸療:用中藥川芎、木瓜、艾葉、透骨草、防風、絲瓜絡各60克, 煎煮20分鐘, 薰蒸患處, 每次15-30分鐘, 每日1次。
藥浴:將竹茹、秦艽、艾葉、防風、乳香各10克, 木瓜、穿山甲、透骨草各15克煎汁, 兌入浴盆中, 每日1次。 15天為一療程。
鹽浴:在浴液中加入1%-5%的食鹽,
拔罐:取俯臥位, 選背部穴位, 用走罐法往返移動, 至局部充血潮紅為度, 然後選取局部穴位, 進行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