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
22歲。
面部起紅斑已半年。
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脂溢性皮炎。
經注射維生素B6,
內服撲爾敏,
外搽類固醇激素軟膏等無效,
前來醫院就醫。
檢查皮膚,
兩頰可見紅斑,
呈浸潤狀,
表面未見有幼稚狀的痂皮或鱗屑。
追問病史,
患者自稱有關節痛,
但與天氣改變無關。
體檢:體溫36.8℃,
腋窩及腹股溝淋巴腺稍大,
無壓痛,
咽部無充血,
雙側扁桃體正常,
肺部無陽性體征,
心界不大,
心率80次/分。
血常規:白細胞3.4×109/L,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2%,
淋巴細胞百分比26%,
嗜酸陛粒細胞百分比2%,
血小板120×109/L。
尿常規無異常。
紅斑狼瘡細胞陽性,
抗核抗體1:80,
抗去氧核糖核酸抗體39%。
入院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
給予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滴注,
內服吡氧噻嗪20mg每日1次及維生素E50ml每日3次,
1周後紅斑減輕,
關節疼痛亦有所好轉。
激素改為口服強的松每日2次,
每次20mg,
4周後紅斑基本消退,
白細胞升至正常,
抗核抗體降為1:20陽性,
抗DNA抗體15%,
LE細胞陰性,
病情穩定出院,
繼續在門診治療。
按:SLE患者日漸增多,
一方面是由於診斷水準提高,
另一方面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
上述患者誤診主要是只著眼於局部,
忽略全面所致。
一些SLE病人的皮疹往往並不像蝶狀紅斑,
上述病人若除了紅斑以外,
還有關節痛的症狀,
提高警惕進行有關SLE的實驗室檢查,
如LE細胞、ANA、抗DNA抗體、血和尿常規檢查等便會確診。
值得注意的一些沒有皮疹的病人更應該提高警惕才能早期確診。
目前臨床一些醫生對診斷SLE的警惕性都有所提高,
如遇到一些長期發熱不退,
或頑固的腎損害的患者都注意做一些LE的有關檢查,
以排除SLE。
SLE越早確診預後越好,
故早期確診很重要。
有些學者認為有下列一些病狀者應考慮有可能為早期的SLE,
需進一步追蹤檢查:①關節痛為不伴關節破壞的多發性關節痛或關節炎,
若同時出現關節外症狀如發熱、皮疹、白細胞減少時,
要懷疑SLE。
②皮疹:有特徵的顏面蝶形紅斑或四肢尤其指趾及手掌邊緣出現5mm至2cm紅斑,
中央有萎縮,
冬天傾向惡化,
外用類固醇軟膏療效差。
③發熱:不明原因的無畏寒的高達38~40℃的弛張熱或稽留熱,
長期不退。
④檢查異常:青年女性2次白細胞檢查在4.0×109/L 以下。
或尿蛋白陽性。